“微企理念”值得借鉴推广


  重庆市长黄奇帆近日在重庆国资系统大会上讲话时称,奥巴马将3000亿美元用于刺激美国经济,不如学重庆发展微企。这虽是一句带有一点玩笑性的话,但重庆市创造的“微企理念”还真是值得好好品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很快。即便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经济增速仍高达9%以上。但也必须看到,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在“错误政绩”的影响和干扰下,一些地方政府形成了“重虚轻实”、“重大轻小”、“扶大欺小”的发展理念。

  在如何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关系的问题上,不少地方政府“一边倒”,把绝大部分时间、精力、政策、资金用于房地产等虚拟经济上,政府从土地上获得的收益已接近或超过财政收入;相反,实体经济不但缺少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且税负、费负不断加重。这从1994年以来财政收入一直以GDP两倍以上的速度增长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在支持越来越少、索取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实体经济还如何有发展的潜力和内在动力呢?产业资本还如何不向房地产等虚拟经济领域转移呢?

  更为严重的是,在实体经济得到的支持原本就少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在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也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把有限的政策、资金、资源等全部用到“大企业”、“大项目”上,而忽视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存在。这种现象在金融危机以及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实施调控以后,表现得更加突出。

  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的错误理念,不仅造成了企业之间的断层,更造成了经济之间的断层,最终会向社会断层演变。为什么10多年前通货膨胀率超过20%都没有引起社会恐慌,而现在达到6%百姓和社会就承受不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企业出现了断层,处于经济最底层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很差,提供就业和收入增长的空间在缩小,导致整个社会应对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能力下降。

  中小企业集中了90%以上的就业,如果中小企业发展不好,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岂不是一句空话?只有把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发展好,居民收入才会提高,社会才会和谐,政府才能减少对企业的补贴,才有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才能为整个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才能更有利于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所以,笔者认为,重庆市发展微型企业的理念,是对现实有效判断和高度关注后作出的一种正确选择,值得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