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难拐 翘尾还翘


  根据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数据,8月份CPI同比上涨6.2%,终于呈现出拐点,很多人为此松了一口气。

  6月份CPI上涨达6.4%,创3年以来的新高时,即有专家表示6月份CPI见顶成共识,CPI涨幅6.4%已达到年内顶点,下半年将出现较大幅回落,中国并没有进入所谓的高通胀时代。但是7月份CPI同比上涨6.5%,创37个月的新高时,又有专家表示这是CPI的拐点,今年CPI将呈倒U型下降。但是,即使8月份CPI增幅回落,下半年CPI仍然难以乐观。

  虽然从6.5%到6.2%,下降0.3个百分点已经是不小的幅度。但是从实际运行情况看,今年CPI仍然将保持高位运行,影响CPI上涨的因素并没有消除。而且从居民切身感受上,更是丝毫没有感受到CPI的回落,原因是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食品支出消费尚占较大比例。8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3.4%,非食品价格上涨3.0%;消费品价格上涨7.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4%。在食品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9.3%,其中猪肉价格更是一马当先上涨45.5%。蛋价格上涨16.3%,水产品价格上涨14.7%,油脂价格上涨17.1%。

  在上半年的CPI中,猪肉价格的上涨曾经作为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以致有人戏称CPI为猪肉价格指数。在一年中,6月份和7月份相对而言还是消费的淡季,到了8月份开始,随着季节的转变,猪肉、鸡蛋等的消费量将有一个上升的趋势,那么猪肉必将重拾升势。事实上8月份猪肉价格不降反升,而猪肉价格的上涨也带动了替代商品羊肉和牛肉价格的上涨。政府对于养猪业的补贴,受养猪周期出栏的限制,短短几个月内并不一定见效,所以说即使8月份出现拐点,要说物价下降还为时过早。事实上各地鸡蛋单价破五已是不争的事实。9月份中有一个中秋节,月饼的价格由于面粉和白糖价格的上涨而水涨船高。对于一个月赚出一年利润的月饼商家而言,绝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机会。事实上今年月饼价格已经比往年至少上涨了10%。国家统计局9月4日公布的8月下旬各主要城市的食品价格数据显示,8月下旬主要食品价格依然涨多跌少,近7成食品价格均处于上涨态势。

  在分析CPI时,有个令人难以理解的因素:翘尾影响。所谓的翘尾,是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养成的习惯。每年12月份,只要是完成了当年计划,总是习惯于隐藏一些数据,以便弥补1月份和2月份因为元旦和春节法定假日开工不足导致的数字上的下滑,不至于数字上起伏太大。我们在分析数据时,都会指出年初数据中有翘尾因素。曾几何时,翘尾因素会一直波及到下半年?有关部门测算认为,在6月份6.4%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3.7个百分点,今年新涨价因素约为2.7个百分点。在8月份6.2%的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2.7个百分点,今年新涨价因素约为3.5个百分点。这种说法,不要说普通老百姓看不懂,就是我们研究经济的专业人士都难以理解。实际上不管翘尾不翘尾,关键是CPI高点到底是多少,何时回落,回落的幅度是多大。

  下半年,是一年中的消费重头,所谓金九银十,各商家跃跃欲试,所以价格更加难以抑制。发改委上半年约谈企业不要涨价,只是治标不治本。受市场走势支配的价格,不可能因为发改委的约谈长期保持低价。因此上半年受行政调控而压制的涨价,终于在八九月份爆发出来。

  此外,还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品中,导致最终消费品的价格上扬。例如石油价格高企,不仅影响人们交通出行,而且影响到发电成本、陶瓷成本以及各种以石油为原料的消费品价格,影响下游产品的价格。

  所以,各种因素显示,说CPI呈现倒U型为时过早。下半年即使因为政府干预,CPI有所回落,也难以像某些预测的那样大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