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31日,东芝、索尼和日立宣布合并中小型液晶面板业务。三家企业将成立新公司JapanD isplay,并于2012年春完成业务合并。其中日本半官方投资基金产业革新机构将注资2000亿日元,以持有Japan D is-play70%股权,东芝、日立和索尼各占10%股权。
同是强势同行为何联手?
全 球 平 面 显 示 研 究 机 构D isplay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东芝、日立和索尼中小型液晶面板产量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6.3%和6%,这意味着上述合资公司成立后,其产量将占到全球产量21.3%,超过日本夏普14.8%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小型液晶面板供应商。
从前面数据来看,三家公司的产量和市场份额还是比较平均的,而且这三个品牌都是在消费电子届赫赫有名的品牌,作为同行的三强,在传统印象中,同行便是三分敌,为何他们却走到了一块。
对 于 三 家 企 业 的 整 合,D isplaySearch大中华区副总裁谢勤益近日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三大电子企业之所以整合中小尺寸面板业务,主要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产品所带来的市场机会。目前全球中小尺寸面板技术正往高解析度方向发展,三家日本公司的技术可以应用到这些产品上面去。
“在液晶面板领域三家企业可以说是空有一身武功,各自都拥有很好的技术,但是却都没有办法再往前面去走,因为他们没有潜在投资。”谢勤益称,正是在此情况下,日本政府出面主导推动,促成了三家公司将相应业务整合为一家新的企业。
在过去的大屏幕平板尺寸的市场发展中,索尼、东芝都没有自己的液晶面板生产线,虽然前者和三星投资合作成立了“S-LCD”,但是显然还是处于受制于人的状态,而日立虽然有液晶面板生产,但是显然更多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因此面对目前小屏幕需求日益旺盛的年代,争得面板市场话语权的共同需求,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项目上马就代表进入强盛时代?
一直以来,作为液晶电视面板上游的面板市场基本集中掌握在夏普、LG、三星、奇美、友达几家日韩和台湾企业手里,这五家掌控着全球超过90%的主流液晶电视面板市场。而国内只有少数几家有着液晶面板生产能力,并且还是集中在小屏幕的生产。
为了摆脱这种状况,国内厂家也纷纷和外资企业寻求合作,引进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的话语权,以求摆脱受制于人的境地,掌握大尺寸的切割面板市场的话语权。
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项目正式投产、而同时友达昆山第8.5代LCD面板生产线获批,加上已经投产的京东方8.5代线、已经动土的三星7.5代线和即将动工的广州LGD8.5代线,在一段时间后,国内将出现5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线。
不过,当国内彩电届把这景象当做喜事的时候。却传来LGD广州生产线推迟开工、全球大规模裁减高管的消息,当我们的生产线纷纷上马的时候,却赶上了液晶面板价格下滑,市场需求日趋饱和的状态。
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大尺寸LCD出货量降到1.63亿片,环比下降4%,营收达到213亿美元,环比下滑7%。我们的脚步赶上了市场的下滑期。
亦步亦趋终究落后
液晶电视发展的高速时代已经过去,国内企业才正式引入高世代面板生产,这真不知道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当液晶电视不在是家庭娱乐的中心,而个人的娱乐更多的从大屏转向于小屏,手机、平板、MP4、各种掌上游戏机等等,无不吞食人们在电脑面前的时间,自然小屏幕面板的需求也随着各种小屏幕产品市场发展而增长。
在日前于上海举行的“2011中国平板显示会议”上,D isplaysearch指出,目前全球液晶面板产业已趋向成熟,大尺寸面板需求不再像前些年那样每年维持三位数的增长。而智能终端的需求增长成为面板产业发展一个显著驱动力,预计2011年全球移动PC产量将达2 .6亿台,到2015年将达5.2亿台;2011年智能手机产能将达4 .4亿部,2015年将达8.8亿部。正是受智能终端产品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吸引,全球各大面板企业争相布局这一市场。
在这个巨大商机面前,日本企业陷入又走在了国内的前面,而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寒冬的到来,很明显给国内刚上马的几条生产线蒙上了一层阴影。
把控产业上游,才能掌握市场话语权,走在市场发展的前面,才能前瞻甚至左右市场的发展。国内企业或许该在这个方面思索一番。
液晶小屏时代 亦步亦趋不如提早产业布局
评论
2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