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高高在上、货币政策持续紧缩、新股扩容抽血、外围市场反复动荡,桩桩件件都令本已孱弱的A股不堪重压,大盘的“跌跌不休”带给股民的是心灰意冷,其状之惨淡堪比2008年金融危机。与此相对应,成交屡见地量、破发潮再现、估值水平逼近底部、产业资本出手增持似乎又昭示着底部即将来临。
今日两市借外盘走好高开高走,沪指一度上10日线逼近2500,但碍于量能太小及2500压力,随后回落跌破10日线。沪指在随后的时间内,两次发起对10日线的冲击,但均无功而返,尾盘遭空头偷袭,最终沪指未能守住5日线。今日沪市成交量较昨日萎缩16%,同时创一年以来新低。本周沪指跌0.62%,收假阳线,K线收上下影线几乎相等的小阳线,预示股指上下两难。
自8月9日上证综指创下2437点新低后,大盘始终如羸弱的病人,一路跌跌撞撞维持在2437点上方。自2437点以来,尽管有过两次超过百点的反弹,但始终未能将大盘从泥潭中拖起。伴随指数的逐波走低,两市成交量也日益下降,市场信心降至冰点。
连续缩量
统计数据显示,自8月9日至本周五(9月16日),沪市总共有20个交易日单日成交量低于1000亿元。其中,9月已经运行的10个交易日中,沪市有9天的成交额不足600亿元,最低的一天仅有501亿元,而这其中成交最大的一天也仅有619亿元。另据统计,经过年内较长一段时间的调整,股指已处于较低位,全部A股平均市盈率相比去年底和前一年的19.72倍和28.37倍均下降到11.67倍;目前中小板市盈率为34.6倍,而去年底和前一年的数据分别是55.54倍和45.76倍;此外,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为46.7倍,相比去年底72.77倍也是大幅下降。A股的平均股价也跌至8.43元,市场的估值水平逐渐趋于合理。
跌幅惨重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A股市场走势偏弱,个股呈现出跌多涨少的格局。不含今年以来上市新股,两市有交易的2010只A股中,1504只个股出现下跌,其中,跌幅在30%以上的个股有274只,汉王科技 、海普瑞等8只个股股价腰斩,跌幅在20-30%之间的有438只股,跌幅在10-20%之间的有477只,跌幅在10%以内的有315只,而从这些个股的下跌幅度和大盘期间表现来看,超过千只个股今年以来跌幅超过大盘。截至16日,沪指以2482.34点报收,年内累计下跌了11%,股指的下挫直接导致A股总市值的大幅缩水。初步统计,以15日收盘价为基准计算,两市A股总市值为24.4万亿元,若剔除今年以来上市新股贡献的市值,A股总市值降至23.3万亿元,较去年末的26.3万亿元缩水金额高达3万亿元。
低价股群体不断扩容
自7月19日大盘下跌以来,低价股群体不断扩容。统计显示,目前市场上的低价股数量已经超越去年7月大盘处于2319点时的水平。统计显示,截止9月15日收盘,沪深两市200元以上的个股己没有了踪影,而100元以上的股票也仅剩下贵州茅台、洋河股份、佰利联、张裕A和铁汉生态等5只个股。而股价在5元以下的达到了125只,当中,2元出头的股票达到了13只。对于这些市场上的“弃儿”,有分析人士认为,低价股中,有不少是前期的超跌股,且不乏业绩的支持,当中或暗藏有“金子”。
一斤肉可以买百份基金
A股市场持续走低也让基金的净值非常难看,“一斤肉可以买百份基金”不再是空想和笑谈。据易天富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昨日收盘,单位净值低于6毛的“五毛基”增加至25只,最便宜的是博时上证超级大盘ETF,单位净值仅为0.1874元,差不多已是目前北京超市中一斤猪肉的百分之一。
估值逼近底部
而从各个行业的最新估值水平看,目前估值水平较低的行业是银行板块8.38倍、铁路运输板块14.33倍、煤炭开采板块14.57倍,房地产板块25.68倍。而相对来说,新能源板块31.86倍、环保概念板块40.23倍、高铁板块21.23倍、医药生物板块43.26倍、食品饮料板块36.23倍则处于相对估值高位。中原证券分析师李俊认为,市场无疑已经进入估值的底部区域。虽然未来市场可能会继续考验估值底部的有效性,但上证指数前期的调整点位2437点将成为反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低点。
破发再现
作为散户风向标的A股持仓户数,反映出散户投资者对于当前市场的态度,而这一数据在今年8月降至冰点。根据中登公司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8月末空仓的A股账户占到57.79%,处于一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以来共有50只新股陆续上市,上市首日的平均涨幅高达30%。截至9月13日,今年一共有218只新股上市,其中100只股票的复权价格还趴在发行价之下。而今年以来出现新股首日破发的股票数量为64只,也就是说,在这100只破发个股中,有超过一半在上市后出现了连续下跌。对此,格雷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可兴认为,随着估值的进一步下探,绩优蓝筹股具有挖掘潜力。他坦言,目前他们手中主要以地产等大盘蓝筹股为主。
产业资本增持
在估值下降、成交量缩小、散户望而却步的情况下,产业资本则开始大胆买入。从今年8月1日至今,两市共有65家上市公司发生大股东或高管增持总计198笔,增持总量达1.47亿股,涉及总金额约16.64亿元。对于产业资本在近期密集增持,首席金融工程师王荣奎认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出手增持股份,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对公司当前投资价值的认可。由此也可证明,大盘或许已经接近底部区域,但是否能走出底部目前尚难下判断。
大盘蓝筹股频现溢价交易
随着股改的整体完成,以及大量首发股票的原始股到期解除限售,A股市场的流通盘越来越大,大宗交易逐渐成为了大小非股东套现的主要渠道。不过,近来大宗交易市场的焦点并不是减持,而是大量蓝筹股出现了集中的溢价增持。
在8月底到9月初的一周时间里,大宗交易成交的77只股票中,有21只为溢价成交。溢价成交的股票几乎全部是大盘蓝筹股。除了金融股之外,其他行业的蓝筹股也纷纷出现了溢价成交。数据同时显示,自8月底开始,部分机构开始趁低吸盘。8月31日,申银万国两家营业部总计抛出亿通科技47万股,接盘方为一家机构专用席位,以2.72%的折价率成交了1175万元;9月1日,德邦证券上海浦东南路营业部抛出爱仕达190万股,机构席位以4.87%的折价率接盘,成交额高达2337万元;9月6日,华泰证券海门解放东路营业部又抛出120万股科伦药业,机构席位再以6.57%的折价率接盘,动用资金7080万元。
借用马云说的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很多人会死在明天晚上,而看不到后天早上的太阳”。爹爹不休的A股还能跌多久?只能走着瞧了!
11%!史上“最便宜”的A股还能跌多久?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