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利奈尔
我们以这个作标准,看待历史和现实中的很多事情,就一目了然了。比如现在,改革开放在经济上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时邓小平复出的时候,就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迅速解放了中国大地的生产力,中国经济蓬蓬勃勃地发展了起来。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状况怎么样呢?前几天北京“两会”刚刚结束,两会上各种各样的争论非常的多。经济发展了三十年,今天我们却发现,人们的怨气似乎更多了,贫富差距似乎更加严重了。以前共产党人打天下的时候,提出来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人人平等,按劳分配等等,现在呢?反而跟初衷背道而驰,越走越远了。再看我们的教育,现在也闹得非常厉害,大家都在争论,觉得我们的教育制度是根本的失败,建国几十年硬没培养出一个真正的大师;再看医疗、保障制度,这些也很失败。经济是上去了,但这些最关乎一个国家精神的东西却不行了。为什么会这样?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就是出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面!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它不应该是一个长久的政策,只能是暂时的政策,按照佛教的说法,它应该是一个方便法门。当文革以后,社会经济到了快要崩溃的边缘,这时努力抓经济,是合乎时宜的,但也只限于这一阶段。当经济转过来以后,如果还以这个为中心,那就有大麻烦了。比如教育本身是以人为中心,让每一个人成为真正有理想有道德的人,可现在的教育也搞经济,都是产业化了。什么叫产业化?就是让教育去赚学生的钱嘛。医疗也一样,医疗应该以人民的生命健康为中心,但是现在的医疗也是产业化,也是以赚病人的钱为目的,这样怎么会不乱呢?我经常开玩笑,说现在整个中国都是一个大公司,政府就是一个权力无限的大公司,下面的各个部门厅局,则是专业的有限公司,总之,都是要把老百姓的钱往自己的盘子里算计。
所以,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中心”早就应该改变了,而且现在的领导人也都意识到了。现在中央不再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说“稳定压倒一切”,也就是说这个社会的稳定才是“中心”。那么,社会怎么才能稳定呢?还是没有提出有效的方针来。
说实话,这个社会要稳定,必须要人心稳定才行,说白了就是要心安,每个人要心安才行。禅宗的二祖去见达摩祖师,达摩问他来干什么?二祖说:我心不安,请师予安。二祖可是断臂求法啊!把手臂都砍下来了,就只为了求得心安!所以,安心才是千古不变的中心!无论是从个人来说,还是从社会来说,都是要以安心为本。
怎样才能安心?每个人都精神饱满了,每个人都很充实健康了,每个人的精神真正都有所归依,大家有信仰,能够对生命的信心坚定下来,这时候的社会才能叫安定。钱能够安身,能够让人吃饱肚子,但是钱不可能给人安心。在基本的生存条件还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如文革刚刚过后,大家连饭都吃不饱,这个时候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用钱来安身,可一旦能吃饱肚子了,这个时候就要安心了,否则会很麻烦。如果我们现在不提出“以安社会之心”、“安个人之心”为社会建设中心的话,那么,经济越发达,社会将越危险。
以前也讲到过这些,在中国历史上,由盛转衰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往往就是经济最发达的时候。无论是唐代也好,宋代也好,明代也好,都是如此。就说晚明吧,当时的经济多发达啊!现在的很多文化人是言必称明代,特别是晚明时代,因为那个时候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经济高度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很高,吃喝玩乐都是最好的。所以,当代的那些文人雅士们,很多都喜欢玩晚明的文物,比如家具、瓷器、园林等等。可是,明朝就在那个最发达的时候,很快就垮台了。为什么垮台?一般认为是满族人的兴起,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内部的腐化,导致陕甘一带的流民起义。这就是没有把社会人心给安好,那么,经济越发达,贫富差距就越大,社会就越来越危险。
以上是对“考诸三王而不缪”多说了几句。再往下看,“建诸天地而不悖”,这说明儒家的这一套东西,不仅是放到社会、人事上面来体会,而且还要放到天地之间、放到大自然的运行中来体现。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它不应该是一个长久的政策,只能是暂时的政策,按照佛教的说法,它应该是一个方便法门。当文革以后,社会经济到了快要崩溃的边缘,这时努力抓经济,是合乎时宜的,但也只限于这一阶段。当经济转过来以后,如果还以这个为中心,那就有大麻烦了。比如教育本身是以人为中心,让每一个人成为真正有理想有道德的人,可现在的教育也搞经济,都是产业化了。什么叫产业化?就是让教育去赚学生的钱嘛。医疗也一样,医疗应该以人民的生命健康为中心,但是现在的医疗也是产业化,也是以赚病人的钱为目的,这样怎么会不乱呢?我经常开玩笑,说现在整个中国都是一个大公司,政府就是一个权力无限的大公司,下面的各个部门厅局,则是专业的有限公司,总之,都是要把老百姓的钱往自己的盘子里算计。
所以,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中心”早就应该改变了,而且现在的领导人也都意识到了。现在中央不再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说“稳定压倒一切”,也就是说这个社会的稳定才是“中心”。那么,社会怎么才能稳定呢?还是没有提出有效的方针来。
说实话,这个社会要稳定,必须要人心稳定才行,说白了就是要心安,每个人要心安才行。禅宗的二祖去见达摩祖师,达摩问他来干什么?二祖说:我心不安,请师予安。二祖可是断臂求法啊!把手臂都砍下来了,就只为了求得心安!所以,安心才是千古不变的中心!无论是从个人来说,还是从社会来说,都是要以安心为本。
怎样才能安心?每个人都精神饱满了,每个人都很充实健康了,每个人的精神真正都有所归依,大家有信仰,能够对生命的信心坚定下来,这时候的社会才能叫安定。钱能够安身,能够让人吃饱肚子,但是钱不可能给人安心。在基本的生存条件还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如文革刚刚过后,大家连饭都吃不饱,这个时候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用钱来安身,可一旦能吃饱肚子了,这个时候就要安心了,否则会很麻烦。如果我们现在不提出“以安社会之心”、“安个人之心”为社会建设中心的话,那么,经济越发达,社会将越危险。
以前也讲到过这些,在中国历史上,由盛转衰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往往就是经济最发达的时候。无论是唐代也好,宋代也好,明代也好,都是如此。就说晚明吧,当时的经济多发达啊!现在的很多文化人是言必称明代,特别是晚明时代,因为那个时候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经济高度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很高,吃喝玩乐都是最好的。所以,当代的那些文人雅士们,很多都喜欢玩晚明的文物,比如家具、瓷器、园林等等。可是,明朝就在那个最发达的时候,很快就垮台了。为什么垮台?一般认为是满族人的兴起,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内部的腐化,导致陕甘一带的流民起义。这就是没有把社会人心给安好,那么,经济越发达,贫富差距就越大,社会就越来越危险。
以上是对“考诸三王而不缪”多说了几句。再往下看,“建诸天地而不悖”,这说明儒家的这一套东西,不仅是放到社会、人事上面来体会,而且还要放到天地之间、放到大自然的运行中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