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三本院校舍得投入实践教学


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湖北的三本院校在全国相对发展较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环节舍得投入。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毕业生因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

在实践教学投入上,该校软硬件并重,在制度设计建设方面,制定了“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起由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及素质教育5个模块组成的模块化特色课程体系。明确规定工科实践教学的时间不低于总教学时数的30%;管理学、经济学、文学不低于20%。特设“创新学分”、“素质学分”、“社会实践学分”等奖励学分,努力在专业学科基础、实践训练等方面形成特色。

在师资配置建设方面,为适应实践教学需要,他们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引进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高级人才从事实践教学工作;鼓励专任教师深入基层适量兼职,努力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从严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进行指导。

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近3年投入几千万元,新建了工程实训中心,充实了16个大类实验室(含88个分室),并配套完善了实验仪器设备。

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对外拓展68个实训基地,重点遍布东南沿海,可同时容纳3000名学生实习,较好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

通过对实践教学的不断强化,该校大学生科学创新理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明显增强,张开华同学专著《黑客渗透笔记》荣获湖北省2010年度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郭章龙同学发明的“效率水井泵”,引起了人民网、《湖北日报》等众多主流媒体的关注。另外,该校大学生还获得“E路通”、“挑战杯”等全国全省性科研大赛奖项134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