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LV与“驴(lv)”想到的


      前几日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笑话。

      富家女:见过名牌包么?我这包上写着LV!

   某男:学过拼音,读“驴”是吧?

看过这则笑话,我没笑出来。我也没弄清这则笑话的笑点在哪。但是这则笑话却让我想入思考——品牌命名与地域文化的融合问题。相信一提到这个问题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经典案例“可口可乐”在中国成功的品牌命名。那么国内的众多品牌在进行品牌命名或产品命名的时候更多的是什么样的轨迹呢?我个人大体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自恋型——以自己的名字或亲友、孩子的名字命名

这个我不用多说,大家也都能看,这种情况不仅在我们国家存在,也存在于国际知名的大公司,比如松下、福特等等。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家主要在一些刚刚起步的民营企业或者是上世纪抓住了一定机遇,已经取了一定业绩的民营企业。这里面又有不同情况。

1、市场先认可了这个企业某个重要人物,并且这个人名逐渐在业内形成品牌。由此逐步演化成品牌名称。

2、完全是超级自信,一味的个人想法。

二、随机型——完全是一时偶得

这种情况更加普遍,几个人一商量,觉得名字不错,又能注册就行了。这就是典型的“先结婚后谈恋爱”,我们的企业一直坚信一个朴素的信条“管它怎样,吆喝的时间长了,自然就是品牌了。”

三、外脑型——借助外力,反复推敲

这种情况一般也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周易传统型

2、策划咨询型

3、策划咨询+周易传统混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