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图书馆情缘
我是一名普通的图书馆图书管理员,在图书馆已经度过了5个春秋。追忆往事,感慨万千,那是因为州市两家党校资源融合,州委党校的搬迁,使我与图书馆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1.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2006年6月,兴义市委党校迁入新校址,我被组织任命为市党校图书馆副馆长(副股级),且刚搬运上来书,没有账单,也无移交单,我为了办好正常的交接手续,不让国有资产流失,便与李姐(李兴珍同志)、小黄(黄娅曼同志)共同奋战2周,用“杨氏图书分类法”将杂乱无章的4462册(价值7988.30元)的书逐一登记、造册、贴标签、上架,正式办好接交手续。从那时从,我算是一名图书管理员。当时工作起来,也比较轻松。因为,我兼管保卫工作、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园林绿化工作,也就是说图书馆的大门几乎关着!2009年5月,州委党校搬迁上来,两家党校合并,在突击整理图书馆的工作中,才感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和工作的压力之大。这时岑馆长也意识到了提高图书管理员素质的必要性,积极邀请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的专家学者,姚朝俊馆长亲自出马,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授图书馆学的基本知识,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分类?如何录信息?微机管理图书的操作技能,...等等,使我能较快地进入角色,基本上能胜任岗位工作。在此我要感谢校党委给我一个展现和发展自己的平台及空间,使我终于能潜心做一项工作!我要感谢姚馆长和姜老师,是你们领我进入图书馆学的大门!在后来的二年多时间里,我利用上班时间和休息时间,通过书本和网络,系统的学习了程焕文、潘燕桃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信息资源共享》、《图书分类学》2门专业课程,填补了我的图书馆专业上的空白!
1.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2006年6月,兴义市委党校迁入新校址,我被组织任命为市党校图书馆副馆长(副股级),且刚搬运上来书,没有账单,也无移交单,我为了办好正常的交接手续,不让国有资产流失,便与李姐(李兴珍同志)、小黄(黄娅曼同志)共同奋战2周,用“杨氏图书分类法”将杂乱无章的4462册(价值7988.30元)的书逐一登记、造册、贴标签、上架,正式办好接交手续。从那时从,我算是一名图书管理员。当时工作起来,也比较轻松。因为,我兼管保卫工作、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园林绿化工作,也就是说图书馆的大门几乎关着!2009年5月,州委党校搬迁上来,两家党校合并,在突击整理图书馆的工作中,才感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和工作的压力之大。这时岑馆长也意识到了提高图书管理员素质的必要性,积极邀请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的专家学者,姚朝俊馆长亲自出马,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授图书馆学的基本知识,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分类?如何录信息?微机管理图书的操作技能,...等等,使我能较快地进入角色,基本上能胜任岗位工作。在此我要感谢校党委给我一个展现和发展自己的平台及空间,使我终于能潜心做一项工作!我要感谢姚馆长和姜老师,是你们领我进入图书馆学的大门!在后来的二年多时间里,我利用上班时间和休息时间,通过书本和网络,系统的学习了程焕文、潘燕桃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信息资源共享》、《图书分类学》2门专业课程,填补了我的图书馆专业上的空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两句话也可以说是我二年多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除了理论知识外,我的工作经验还尚浅,这些还需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
2.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苦一分才
学习固然重要,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我结合所学专业课的知识,积极发表在“价值中国”自己的网站上,有一编论文“党校图书馆如何开展信息服务”还在《贵图学刊》2010年01期上发表。我常向馆里的同志学习,向专业人士学习,向姚馆长讨教。通过这些学习,使我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素质,也促进了服务水平的提高。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我会一如既往的继续努力,发扬图书馆人“奉献、敬业、进取”的精神,永不懈怠。
3.愿作春雨润无声 服务育人显真情
刚到图书馆时,对图书借阅工作认识比较肤浅,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才感到流通工作并非局限于简单的借借还还,而向读者推荐新书,培养读者读书兴趣,才是流通工作的一个重点。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细致认真,不怕麻烦,与读者建立起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融教育于服务之中。例如:每学期的主体培训班开学时,是借书的高峰,我就会在触摸屏前,为前来借书的学员讲解,如何查询检索自己所需书籍,这样既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同时也节约了读者时间。每一次学员对我说“谢谢老师”时,真是我人生中的最大满足。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那么我就是天堂里的一名使者,我把天堂里的阳光和雨露带给所有喜欢读书的人,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和快乐。虽然我不能像授课的教师那样直接向学生们授业解惑,但我愿做一滴春雨润物无声,服务育人彰显真情。

2.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苦一分才
学习固然重要,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我结合所学专业课的知识,积极发表在“价值中国”自己的网站上,有一编论文“党校图书馆如何开展信息服务”还在《贵图学刊》2010年01期上发表。我常向馆里的同志学习,向专业人士学习,向姚馆长讨教。通过这些学习,使我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素质,也促进了服务水平的提高。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我会一如既往的继续努力,发扬图书馆人“奉献、敬业、进取”的精神,永不懈怠。
3.愿作春雨润无声 服务育人显真情
刚到图书馆时,对图书借阅工作认识比较肤浅,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才感到流通工作并非局限于简单的借借还还,而向读者推荐新书,培养读者读书兴趣,才是流通工作的一个重点。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细致认真,不怕麻烦,与读者建立起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融教育于服务之中。例如:每学期的主体培训班开学时,是借书的高峰,我就会在触摸屏前,为前来借书的学员讲解,如何查询检索自己所需书籍,这样既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同时也节约了读者时间。每一次学员对我说“谢谢老师”时,真是我人生中的最大满足。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那么我就是天堂里的一名使者,我把天堂里的阳光和雨露带给所有喜欢读书的人,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和快乐。虽然我不能像授课的教师那样直接向学生们授业解惑,但我愿做一滴春雨润物无声,服务育人彰显真情。

附:“杨氏图书分类法”由来。
2009年6月,兴义市委党校和黔西南州委党校两家党校资源整合。在为迎接我校大专体制的评估,突击整理图书馆的奋战中,我将原自己保管的兴义市委党校图书馆的图书搬出来进行加工时,便受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的专业人士对我这个图书馆门外汉的善意美称——杨氏分类法。原来,在2006年5月,兴义市党校搬迁到现今的新校址,图书堆放在一室内,杂乱无章,在既无账单(无交接清单)情况下,时任市党校的王家琪校长叫我接手管理图书,我当时就反对,在没有正式的交接清单,我是不会接管的。因为,我要对我自己负责,更要对国家财产负责,没有正式的交接清单,日后叫我咋个说得清。在我的坚持下,王便让我与李姐(李兴珍)和小黄(黄娅曼)共同突击图书账簿。由于我们三人都没有管理过图书,更无图书馆学知识,只到州图书馆看过,只晓得架上的书是分A(马恩列毛)、B(哲学)、C(心理学)、D(政治)...,并贴上标签。于是,我们经过二周的奋战,终于将4000多册书造好册,建好账,并贴上书标签,上好架。在账单上我与李兴珍同志共同签名,监交人有教务处主任李应鹏和后勤部主任冉伯祥,他们都签名后,王家琪校长签名后,我与李兴珍才接手管理图书。可这粘贴在书上的标签没有书次号,我们也根本不懂分类法,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我硬是从A1编到A49,......所有粘贴上标签的书都没有书次号,这就让图书馆专业人仕见笑了,他们听我解释后,就善意地给了我这个“杨氏分类法”的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