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大陆出差,抽空顺道拜访了一位李姓媒体老朋友,闲谈间好朋友问起我内人贵姓,我直接回答:「双人徐」,没料到李姓好友竟回答:「我与贤弟妹是同宗」,我当下有点不知其所以然;李姓好友马上接着说明,「其祖本姓徐,为唐朝开国元勋被唐高祖李渊赐姓李,之后才改姓李」。近来分享古人智能,写到了唐朝,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搜寻好友祖上信息,希望也能成为分享智慧的古人之一,不负所望,找到了其祖徐世绩的案例供大家分享。
徐世绩(594年-669年12月31日),字懋功,亦作茂公;徐茂公在小说隋唐演义中,被描述成类似诸葛孔明的杰出军师。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绩。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曾率军破东突厥、高句丽,与李靖并称为唐初名将,战功显赫;与长孙无忌、魏征、李靖、程咬金等列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唐高祖、太宗、高宗三代,深得三朝帝王的信任重用。甚至唐高宗想立武则天为皇后前,还曾先问他:「朕欲立武昭仪为后,你以为如何?」李绩说道:「此陛下家事,何必要问外人」。一方面表达了对君主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其圆熟的政治智慧;其「此陛下家事,何必要问外人」在之后的一千三百多年,也曾多次被其它大臣借用,以免无端卷入「立储立后」风波,以明哲保身。
徐世绩(李绩)一生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虽然功勋卓著,但在唐高宗立后一事上,仍然谨言慎行,实可为今日专业经理人的表率;然而,有时历史也会作弄人,在李世绩死后,其孙徐敬业(李敬业)因反对武则天称帝,被杀,连带李绩也被剖棺戮尸。到后来唐中宗复辟政权之后才得以被平反,以礼改葬。读到此段史料,有些许感慨,功勋卓著、谨言慎行如李绩者,似乎仍免不了有此一劫。忽有另类感悟,如果当时李绩技巧性的「影响」唐高宗不立武则天为皇后,是否李绩本人与其孙能逃过此劫?
历史的浪涛不存在「重来的假设」,讨论重来可能未必有意义;但以今日经营管理的观点观之,或许,在重要决策上,「言所当言,为所当为」也许是另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有时考虑组织内的和谐,或者为了避免批评其它部门,而未能在会议讨论中,指出公司的某些缺失;如此,短期虽可兼顾组织和谐,但却可能留下日后的问题。
现今企业,鲜少有封建时代「一言丧命」的危机;所以在自己的岗位上,以专业的态度「言所当言为所当为」,或可是面对问题的较佳态度!
(我是奥图码投影机Optoma亚洲区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