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顾问服务的几点忠告(9月22日)


 

关键词:顾问服务  忠告  管理咨询

 

顾问服务,提供的是无形的产品,看不见摸不到,很抽象不具体,即使是所取得的预期成效都很虚幻,虽然这会给人很广阔的想象空间,但也是其难以占领市场的软肋与短板。

相反,那些依托物流的实体经济,反而会套用顾问式营销方式,将自己的销售人员都冠之以“产品顾问”“XX师”,为自己的产品标榜出更绚丽的光环,并进而给自己的产品提供更多的增值空间。

顾问服务需要正视自己的短板,不要对自己的弱势视而不见,更重要的是,要尽力补救短板,并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存活率。

在此有如下一些忠告:

 

一、产品有形,形象生动:

不管是用卡片还是用OEM,不管是用在实体上的包装还是用吉祥物,顾问服务机构让自己的创意与服务展现在有形产品上,或者是与有形产品建立相应的纽带关系。这些都是顾问服务必须要考虑的市场策略中的基础部分。

不与有形产品结合,你与客户之间关于你的服务价值总是会存在落差,那种落差总是会让人感觉不平衡,而且总是会影响你的企业估值,影响到你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

所以顾问要尽量让自己的服务跟实体经济结合,要落地才能有实在的收获。

 

二、远离传媒,低调务实:

不要强调你有多大牌,即使你有无数的光环,都要学得低调一些。如果你过于看重那些光环与头衔,以及媒体对你的专访记录;或者你在媒体中经常发表言论或者抛头露面,甚至经常与一些社会名流合影,就会让人误解为你虽然勤勉,但却不踏实。

市场会认为虽然有知名度,却无暇深入挖掘并坚定地树立自己在专业服务方面的形象。更要命的是:社会名流在拥有自己的粉丝同时也有一些被放大了的缺点,而与之走得过近,就会在名流受到攻击的时候被波及。

即使避免这种感觉,都让人误以为你是沽名钓誉之徒,给人的感觉是因为你是大牌,因而注定会高收费的感觉,那种感觉注定会让绝大部分客户远离你。

 

三、忘掉成本,对接需求:

你要分清成本与成品是不同的。你的客户不关心你的成本构成,也不会关心你所提供的是否是成品,他们关心的仅仅是你所提供的可以带给他什么,是多得到还是少失去,你的成本构成是你自己的问题,他关心的是自己的收益是否丰厚,他使用于对接的感觉是否easy

你的客户不是看你积累的过程,也不是看你所提供的是什么,而是看你能给他带来什么。不是看你如何厚积薄发,而是看他能从你的积累中得到什么样的切身利益。这才是客户的需求与目标导向的。

 

四、画地为牢,戒除贪婪:

客户从你这里的预期目标,无非是帮助他或者多得到,或者少失去。多得到可以带来贪婪,少失去可以减掉恐惧。这几乎是人的本能性的心理。

但人总是想得到,甚至在别人用“嗟来食”的方式给予的时候,都会感觉内心失落。

 

人也总是会失去的,关键是要在希望失去的时候失去,失去的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

企业的瘦身与人的减肥类似,首要的是通过减肥而让人少失去,用减掉的方法让人在失去的过程中得到自主权。

 

成熟理性可以激发焦虑,也可以缓解焦虑;用减法可以让自己变得成熟,也会显得稚嫩。这些在很多时候都是心理感受层面的事情。因而在沟通的时候是需要讲究一定的原则与技巧的。比如多听少说,用平和的心态给客户提供服务,这就是在咨询中必然要坚持的原则。

要让别人戒贪就要学会自己先戒贪,不要什么都去抓,虽然也需要有系统性,但在系统中必须有侧重。比如服务的领域、行业、方式、深入程度等等。

 

五、诉求直接,别绕弯子:

在传播策略制订的时候,首先解决的是跟谁说的问题。

切记:你所面对的人,出于不同的职位与身份,考虑问题是不一样的,比如决策人考虑的高效,执行人考虑的是省事,财务人员考虑的是开源节流,传媒考虑的是创新与革命,代理渠道考虑的是宣传配套与公关形象;经销商考虑的却是利润率与结款的及时程度。

——所以,永远不要用千篇一律的话术应对所有的人。

你需要知道,身份决定角度。他们是在为了什么而闹心、焦虑、恐慌?你提供的是什么方法与对策?他可以如何尝试?尝试的关键节点是什么?

 

如何说就要有一定的技巧性,需要加一些润滑剂了。比如男人爱听什么,女人爱听什么,工作时间之内最好不说什么,下班之前最好说什么等等,做到了虽然有媚俗之嫌,但你不说,就显得你怪异,就会增加彼此之间的不和谐。

说什么的问题也比较简单。就是不仅告诉他,采用你的方案可以给他带来什么,同时也要提示他会有哪些潜在的危机与风险,就如医院里在进入手术室之前,都要给家属树立 “手术”之后就会更健康的信心,但同时让患者家属在责任书上签字,以撇清自己的责任一样。

 

六、换位思考,共情共理:

顾问机构的营销,都是要改变客户以前的行为习惯的。有些是增加,有些是减少。

用我的方法减掉你的东西,是需要你花钱的。因为那关乎你的健康与生命。这就是上升到生态系统之后的市场逻辑。

 

任何人都不会轻易地被说服,更不会轻易改变自己。所以就需要你用换位思考与他共情共理。就如医院里的患者,他们最关心的往往不是花费的高与低,而更关心的是风险与投入。

投入的包括时间成本、财务成本、信任成本。如何手术、怎么调养,以及需要多长时间去恢复等问题,而风险就是所得到的跟预期的相比,有很大出入,会得不偿失。

企业作为生命体,也需要企业健康顾问,是一种参与性很强的互动诊疗过程。只有做到共情共理,才能缓解他们的阻抗情绪,对顾问言听计从,并积极配合治疗。

 

七、相依相伴,如影随形:

顾问服务需要有做持久战的准备,即使如心理医生那样,不希望咨客对自己有依赖性,都需要做好成为他们永远的朋友的准备。企业顾问需要在企业的有生之年与企业相伴成长。其终极目标不是摆脱健康顾问,而是建立一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若即若离的状态。

 

作为企业健康顾问,你要时刻问你的客户:

你的企业够健康吗?是否会有不健康的表现?是否会给你带来焦虑与恐慌?一方面对他们表示出足够的关心,同时让他们在与自己对接的时候能更顺理成章一些。

所以推出企业档案,并用科学的方法测试出企业健康指数就很有必要了。

 

贾春宝

2011922日星期四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中国EMBA专栏http://www.chinaemba.com.cn/home/space.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