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再次调低意大利7家银行信用评级令市场持续担忧,在风险不断增加大的时候,中国该不该购买更多欧债或者欧元资产?
继下调意大利主权信用评级后,9月21日,标普又下调了意大利7家银行的信用评级。标普称,还有可能下调意大利的主权信用评级。
这些消息在近段时期持续令市场担忧和恐慌,中国该不该在这个时候购买意大利主权债?此时购买欧债或加大投资是危大还是机会大?如何来规避和降低对外投资的风险?
“中国可以购买意大利国债,但是要有资产作抵押。”银河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9月21日在主题为“美债欧债危机下的投资机会与挑战”的“透视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这样认为。
恶化还未结束
9月20日,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调低意主权评级是标普对欧盟债务问题国家主权评级系列下调步骤的一环。至少欧洲其它国家仍有可能面临主权评级下调。这无疑会使欧盟主权债务问题进一步蒙上阴影,再次打击本已脆弱的金融市场。”
连平表示,“意大利的情况为什么最近发生突变呢?9月16日,意大利1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一下子升高到5.77%,已经非常接近7%的利率上限。希腊就是在国债利率升到7%的时候提出了可能违约和救助要求。意大利的利率一旦接近7%,市场就开始恐慌。而且意大利的经济规模就更大了,它是欧洲第三大经济体,2011年其国债的规模就达到了GDP的119%了。”
在左小蕾看来,法国也存在评级下调的可能,目前法国的国债规模已经达到GDP的88%了,它的债务还会上升,明年达到90%高压线的可能性非常大。“再加上法国银行持有很多这些所谓癌症晚期国家的债务,风险敞口太大,将来出现坏账的可能性很大。”
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意大利评级下调说明欧债危机还没有结束,仍在发酵,相关利益各方看起来并没有能使欧债危机结束的迹象。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尹晨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意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说明欧债危机向好的可能性更小,复苏更加困难,危机的恶化在加剧。”
只买欧债易被二次绑架
在意大利乃至整个欧债危机不断加剧,风险不断增加大的时候,中国该不该购买更多欧债或者欧元资产?专家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可以买,但需要慎重。
近日,连平在微博上表示,避免欧盟经济陷入危机泥潭符合中国的利益。然而救助是要承担风险或付出代价的,但战略机遇却是千载难逢。当下需要认清,不承担任何风险或付出任何代价就获得重大战略利益,是不切合实际的想法。随后需要认真思考,怎样以承担最低风险或付出最小代价来获得最大战略利益。
左小蕾表示,“如果仅仅是买欧债没有任何条件的话,就会造成中国外汇资产继被美债绑架之后,被欧元二次绑架。”她认为,目前的救助机制和三年后将启动的永久性稳定机制都不能解决欧债危机的根本问题。欧债危机可行的解决办法之一,是这些欧洲负债国家邀请外国直接投资参与它们的实体经济,创造就业,推动它们的经济增长,恢复实体经济,增加财政和税收。而不是拿外汇储备作为金融资本去买它们原本就很脆弱的虚拟信用。
尹晨表示,意大利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后,购买欧债的风险大大变高了。如果中国认为现在意债危机已经到底的话,就可以进去抄底,但很难判断是不是已经到底。
“中国购买欧债一定要慎重,既要考虑国际关系和大国责任,也要照顾自己的经济利益。”尹晨对本报记者说:“中国在购买欧洲国家主权债时要提出条件,比如,需要有担保和抵押,或者要求他们取消中国对欧投资自由化的限制和障碍;比如参与希腊港口的建设,参与意大利的股权投资等等。”
丁志杰对援助欧洲国家应对债务危机有不同的看法。他对本报记者说,作为重要的经济贸易伙伴,中国需要积极参与救助,但单凭中国是救不了的,需要多边救助。“目前欧债危机仍然处在动荡之中,中国可以通过提供贷款来帮助欧洲国家,这样可以防止因为购买欧洲国家主权债导致的资产缩水或资产损失。”
购买欧债 弊大还是利大?
评论
2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