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易行的居家学佛修行功课
就是总结一个固定的功课内容就是:
1、早晚恭敬三礼拜(早起后,晚睡前,可以合什三礼拜或叩头三礼拜都行,有虔诚恭敬心就好,在特殊的日子可以上香,平时不一定要上香,要尽量少上香,节约香钱去放生行善效果更好。有人说我喜欢多拜一下,至少也要搞三拜九叩,那也行,多多益善。若能在礼拜前后过程中,多反省 忏悔自己想得起来的过失,那就更好。);
2、平时时常持念佛菩萨名号或特定咒语(一般持一个最有缘的就很好,一有空就念念,想念的时候就念。也可随自己心意持几个,依各人因缘而定,但最好别搞不清今天持这个,明天持那个,五心不定就不好。);
3、每天找个时间专门来做点固定的功课,如拜忏打坐或诵经持咒念佛等等自己选定一样或几样都可(比如地藏经、大悲咒、心经、阿弥陀经等,最常用的就好,比较简短浅显明白的就好。流传最广的经典,也有它的因缘上的必然性,并不是越稀奇经典的就越好。如果有人觉得业障重,在十斋日加诵地藏经,也很好。功课呢,可以跪着做,盘腿打坐来做,站着做都可以,因为各人所适应的方法来做就好。我们选定功课后,就一门心思做去,也可以根据情况或师父建议来调整,但是不要老是变来变去,这样就是没恒心,没定力毅力。)。
当然各种功课,都最好要如理如法的进行回向。比如早上三拜佛了,这是礼敬佛菩萨,你也可以以此礼敬佛菩萨的功德,回向,可以回向给往生极乐,也可以回向给冤亲债主,也可以回向你自己事业顺利,这都是可以的。你的发心是什么,愿望是什么,就这样去回向,当然要是正当的愿望与发心。比如我想回向我身体健康,回向我福德善根增长,就可以在经中的正式回向文后面,加上自己的小愿望,只要是善意的,正当的愿望,都可以加进去。但不要弄太多,太麻烦了,因为你求得太多,本来就有妄心的成份,难以处处如愿的。
有人讲究说做功课要记数,这个也随喜各人的意愿。对于初学者,以计数这个方法,排除杂念,专一念佛持咒,是可以的。并且这会让人有个成就感,啊,我这么多遍了,再念下去,就多少遍了,提高一下功课的积极性与兴趣,是可以的。但过分强调计数,有的人就执著了,好象我念多少遍就有个什么效果,他就执著在这个数量上了,反而忽视了质量。质量不好,效果也达不到,还要跟师父啊甚至跟菩萨算这个帐的,说我念这么多了,咋没效果啊?其实你念了多少,都是给自己念的,不是给菩萨念的,也不是给师父念的,知道这个道理,就一有时间多做功课就好,不一定要计数的。当然计数也可以,有的同修居士比较精进,也有时间与精力,每天功课量比较多,因而采用计数的方法,也是很好的,可以促进自己,这也是随喜自己的精进心。
再就是有条件的,也有心想积善功德的,就可以去放生啊,或者施食啊,或者参与一下法会啊,听听佛乐,看看大德的开示,讲座光盘啊,这就因人而做就行了。学佛注重行善积德,这些专门的功德善事,有机会可以做,没机缘就不必强求,随缘随份就好,最重要的功德,是落实在平时生活中,助人为乐是身行善,多说好话,调解是非和谐人际是口行善,心怀善意,除灭贪嗔痴是意行善。
有条件,有愿望的,可以在家设个佛堂,供奉佛菩萨,本来佛菩萨并不需要你供,是我们自己需要供,因为我们平时繁忙,心中经常就忘记了佛菩萨了,这很常见的。因此供个佛菩萨像,提醒我们时时心中有佛,就算你有时心中没佛,一看到家里的佛像,至少你眼中有佛了,就容易记得起来。如果心中也没有,眼中也看不到,就更加记不起来了。同时家里供个佛像呢,也相当于设了个佛堂,让我们做功课啊,忆佛念佛啊,相当于心中有个寄托,或者说见证一样,这样也可以。
有人经济条件有限,或没地方请佛菩萨像,也没关系,不要执著。关键你心里恭敬就行,你如果觉得不踏实,可以在墙上,在清净点的地方,挂一张佛菩萨的画像,也行,这就是佛堂。或者,把你的经书,堆在一起,放一个清净的地方,就有佛,金刚经中讲的,经书所在之处,即为有佛。你同样可以礼敬经书,把经书当作是佛菩萨一样来叩首礼拜。地藏经上讲"乃至悬一幡一盖",就有大功德。你就是在墙上,恭敬地写上一个佛号或菩萨名号,就可以当作是佛堂,你只要虔诚恭敬,佛菩萨就来了,就在那里了。象转经轮啊,经旗啊,佛像啊,各种法物,都是佛法的象征,是佛菩萨的象征,你也可以当作是佛菩萨一样,虔诚恭敬就好。
哪里有佛?实质上是要心中有佛,你心中有对佛菩萨的虔诚恭敬心,就有佛了。否则,设个再好的佛堂啊,再装裱精美的经书佛画啊,都没有用。不是没有佛,而是有没有佛菩萨,对于你作用,意义不大。所以重在虔诚恭敬,天地是道场,合什即佛堂。如果老以为这些表法的法物就能帮你大忙,那就误会了,舍本逐末了,这些法物的意义,都是让你逐渐入心,逐渐做到心中有佛。心中无佛了,忘记了佛法的精神与宗旨、戒律,那就什么法物都起不到作用的。
在家修行人,不一定要到处跑道场,搞得多么高深啊,玄乎啊,这样反倒失去修行的本意。跑道场不是坏事,但不要太执著于跑道场,并不是跑道场就一定有多大好处,也并不是一定去打七就怎么样了,你照样要回来面对你的现实生活。当然打七可以促进修行,这并不是假的,当我们不明白怎么修行时,可以到处跑一跑,了解一下,如果我们基本懂得了,学会了一个比较合适的修行方法,而且有一点体会了,就不用到处跑,就清净安定的修行就好了。到处求这个菩萨那个菩萨,这个法啊那个法啊,把心都搞杂了,莫衷一是,反倒不好。
对于一切理论上的闻思,都尽量从因果的角度来分析与认识各种现象,不要把佛法搞得神神秘秘的,好象不得了一样,佛法是平实平淡平凡的,就在每一件事情的因果当中。任何高深的佛法,都不离因果因缘这个基础,用因果循环来分析各种现象,并在平时一言一行中,树立因果观念,这就是正确的闻思道路,而不要盲目追逐那些“空性”啊、“神通”啊,那会走入岔路的!
佛法讲究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作为在家修行,特别是初修行不久的人,就不必要过分讲究,随缘去做就很好。总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随缘方便为究竟,做到修行与工作两相宜两不误就好。因为居士是要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如果因为学佛而起大烦恼,就不好。
最简短的诵经或念佛持咒功课仪轨:
一、口三称:恭请大慈大悲 *** 菩萨 慈悲护持
身三拜:每称一声,即小忏一次或叩头一次,也可以鞠躬一次
口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注:如果不是地藏经,心经类的有关其它菩萨的经典,而是佛开示的经典如《金刚经》等,就只有前面的三称三拜本师释迦牟尼佛了。这一步就不需要了。)
诵开经偈一遍: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二、诵经典正文,或念佛持咒。
如果诵经典,诵完后宜再次三称佛菩萨名号并三礼拜,然后诵补阙圆满真言。
三、回向
常用回向文一:
弟子_________愿以此所诵《****经》_____部(或念佛菩萨圣号)之功德,回向给弟子_______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祈请南无大慈大悲******佛(菩萨) 慈悲做主,超拔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_______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注:此回向文是专门指定回向给自己或亲友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不用于做其他的回向。也称专回向,小回向。
常用回向文二: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此偈,最常用,此是大回向,也就是法界回向。
在大回向后面,可加上自己意愿的特别回向(小回向):
某某愿以此功德,特别回向某某历生历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父母眷属,愿你们听闻佛法,开佛智慧,离苦得乐,往生净土!(三遍)
网摘:虚云老和尚谈用功的入门方法
一、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三涂少他不了。
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故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谈到因果,我说两件故事来证明。
(1)琉璃王诛释种的故事。
释迦佛前,迦毗罗阅城里有一个捕鱼村,村里有个大池。
那时天旱水涸,池里的鱼类尽给村人取吃,最后剩下一尾最大的鱼,也被烹杀,只有一个小孩从来没有吃鱼肉,仅那天敲了大鱼头三下来玩耍。
后来释迦佛住世的时候,波斯匿王很相信佛法,娶释种女生下一个太子,叫做琉璃。琉璃幼时在释种住的迦毗罗阅城读书,一天因为戏坐佛的座位,被人骂他,把他抛下来,怀恨在心。及至他做国王,便率大兵攻打迦毗罗阅城,把城里居民尽数杀戮,当时佛头痛了三天。诸大弟子都请佛设法解救他们,佛说定业难转。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用钵摄藏释迦亲族五百人在空中,满以为把他们救出。那知放下来时,已尽变为血水。
诸大弟子请问佛,佛便将过去村民吃鱼类那段公案说出。那时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前身;他率领的军队,就是当日池里的鱼类;现在被杀的罗阅城居民,就是当日吃鱼的人;佛本身就是当日的小孩。因为敲了鱼头三下,所以现在要遭头痛三天之报,定业难逃。所以释族五百人,虽被目犍连尊者救出,也难逃性命。后来琉璃王生堕地狱,冤冤相报,没有了期,因果实在可怕。
(2)百丈度野狐的故事。
百丈老人有一天上堂。下座后,各人都已散去,独有一位老人没有跑,百丈问他做什么。
他说:「我不是人,实是野狐精,前生本是这里的堂头,因有个学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便因此堕落,做了五百年野狐精,没法脱身,请和尚慈悲开示。」
百丈说:“你来问我。”
那老人便道:“请问和尚,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
百丈答道:“不昧因果。”
那老人言下大悟,即礼谢道:「今承和尚代语,令我超脱狐身,我在后山岩下,祈和尚以亡僧礼送。」
第二天百丈在后山石岩以杖拨出一头死狐,便用亡僧礼将他化葬。
我们听了这两段故事,便确知因果可畏。虽成佛也难免头痛之报,报应丝毫不爽,定业实在难逃。我们宜时加警惕,慎勿造因。
二、严持戒律
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可知道持戒的重要。持戒的人,龙天拥护,魔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贼,扫其足迹。
从前在罽宾国近着僧伽蓝之处,有条毒龙时常出来为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罗汉聚在一起,用禅定力去驱逐他,总没法把他赶跑。后来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禅定,仅对那毒龙说了一句话:“贤善远此处去。”那毒龙便远跑了。众罗汉问那僧人什么神通把毒龙赶跑。他说:“我不以禅定力,直以谨慎于戒,守护轻戒,犹如重禁。”
我们想想:五百位罗汉的禅定力,也不及一位严守禁戒的僧人。或云: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我请问你的心已平直没有?有个月里嫦娥赤身露体抱着你,你能不动心吗?有人无理辱骂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吗?你能够不分别冤亲憎爱、人我是非吗?统统做得到,才好开大口,否则不要说空话。
三、坚固信心
想用功办道,先要一个坚固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无论做什么事没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们要了生脱死,尤其要一个坚固信心。
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又说了种种法门,来对治众生的心病。我们就当信佛语不虚,信众生皆可成佛。但我们为什么不成佛呢?皆因未有如法下死功夫呀!譬如我们信知黄豆可造豆腐,你不去造他,黄豆不会自己变成豆腐。即使造了,石膏放不如法,豆腐也会造不成。若能如法磨煮去渣,放适量的石膏,决定可成豆腐。办道亦复如是,不用功固然不可以成佛;用功不如法,佛也是不能成。若能如法修行,不退不悔,决定可以成佛。故我们应当深信自己本来是佛,更应深信依法修行决定成佛。
永嘉禅师说:“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他老人家慈悲,要坚定后人的信心,故发如此弘誓。
四、决定行门
信心既具,便要择定一个法门来修持,切不可朝秦暮楚。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明天一样干;今年不成功,明年一样干;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有等人打不定主意,今天听那位善知识说念佛好,又念两天佛,明天听某位善知识说参禅好,又参两天禅。东弄弄,西弄弄,一生弄到死,总弄不出半点“名堂。”岂不冤哉枉也。
在家居士怎样上早晚功课为好?
如果冬天冷,醒来还没洗脸,在床上坐着就可以念佛,念上一个小时,这就是你的早课,就专念这句名号。如果天不冷,洗漱完毕,把干干净净的海青穿上,在佛堂里上一支香,磕三个头,就坐下来念一个小时的佛号。或者坐念,或者绕念,都可以。这就是最纯粹、最有效果、最不打闲岔的早晚课。
如果有的人说:「我还觉得不满足。」那么,次一等的早晚课,就是诵一部《弥陀经》,大概十多分钟,接下来再念南无阿弥陀佛。
弘愿寺平时的念佛就是上来一首《赞佛偈》,因为寺院人多,用《赞佛偈》统一一下,音声庄严,然后就念南无阿弥陀佛。最后念《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那么早晚课,也加诵一卷《弥陀经》。这是为了寺院大众的谐调庄严,还要练练法器(不然的话,住在寺院里,鼓都不会打,鱼都不会敲),是这个道理。
居士在家,你也不需要撑门面,也不需要练法器,那你就只是念这句名号,就最彻底、最圆满。
另外,念佛不限于早晚课。有的人一早晨起来没有时间,他要到菜市场买菜,那么他就要行住坐卧念佛。那么,他的早课在哪里呢?就在菜市场。边买菜,边念佛,这就是他的早课——也可以,功德一样超胜。而且因为他念佛,菜市场的鸡鸭鹅鱼都超度了。有功效的。
所以,念佛不限在佛堂,菜市场也是我们的佛堂;有的莲友一大早起来就要赶去上班,那么公交车就是你最好的佛堂,往那儿一坐,眼睛一闭,「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多自在!而且保证这部车安全无事故,多好啊!这部车就是流动的佛堂,因为你一路念佛,这部车一路佛号飘扬;
二、念十口气的方法:
尽一口气,念‘南无阿弥陀佛’三五声,或六七声,共念十口气,仍念回向文一遍,一拜而退。(附注)这是为了很忙的人,想的一个法子,费时不过五分钟。最要紧就是天天一早一晚去作,万不可间断,有佛像对著佛像去作,没佛像就面向西方去作
三、念佛法要:
念佛的时候,要把心中一切的事,都要放下,不可胡思乱想。单把六字洪名,从心里生起来,从口里念出来,再从耳里听进去,印入心中。必须想清楚、念清楚、听清楚,这样感应较为殊胜。
网摘:
地藏七修行:为什么建议大家从依靠佛力消除业障入手实修实证
一个男孩子就说他现在干什么都脑子糊涂,卖手机都糊涂,问怎么办?我说你这只能拜忏修行消业障,你连卖手机都卖不了,那佛法你怎么能搞清楚呢?完全搞不清楚。实际现在人普遍都是这样的,谈不到对佛法真正的深入了解,所以我们必须得把自己业障先消干净,洗干净了再进一步的修行,才能对佛法有所认识,否则没有用,反而把自己搞糊涂了。所以对前面三五年,我们特别提倡大家要实修,坚持我们这个方法,我们很多同修在网站登记功课就知道,大部分同修非常精进。没有这个精进修行的历程,对佛法的了解是谈不到的,深入不了。
昨天也有个同修就说起来了,他要得智慧了,就谈了一段儿,很多东西,说是法界呀……我说法界跟你没啥关系,跟佛有关系。对于我们来说,现在你想得智慧也没啥关系,你现在能做的是什么事情呢?就是每天一部经、一部经地念,一个忏、一个忏地拜,一句佛号、一句佛号地念,这个跟你有关系,法界现在跟你没啥关系。天天把法界挂在嘴头上,你也搞不清法界是咋回事。法界跟佛有关系,包括智慧也是。如果说我们天天看《金刚经》、看《心经》,说这个“空”的事,如果说你不达到“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叫“空”;你达到了“空”,不需要讨论,你立即就知道什么是“空”了。“妙有”也是,我们知道观音菩萨那是“妙有”,你如果到了观音菩萨的境界,你立即就懂得什么叫“妙有”;你没有达到,你也就别讨论了,没什么可讨论的,这跟你没啥关系,你也“妙有”不了,不懂。
所以我们现在,你只能找你现有的状态,你是什么就做什么、说什么。没到这个状态,(就应该)不说、不看、不弄,没有用处。这跟我们平时上学是一样的,你小学就不要谈论大学的东西,你就老老实实把小学的东西——1加1啊,1乘1啊,这些东西搞懂就完了;大学呢,你上了大学你不想学也不行,你必须学那个,你不学毕业不了。修行也是这样,对于我们现在这个基础的同修来说,你不要谈论太多,没有用处,你天天“空”来“空”去,你也“空”不了,你搞不懂,真的搞不懂。“空”是什么呢?你证悟了“空”,你就是“空”,就这么简单,不需要讨论。“妙有”也是,你达到了“妙有”,你会用了,千处祈求千处应了,你就是“妙有”,就这么简单,不需要讨论。佛法不是讨论出来的,是实修、实证,你达到了什么程度,你就具有什么能力,就这么简单。
所以建议大家前面三五年,一定要实修,一定要实修!不要把别的作为重点,实修里边最核心的就是念佛,我们前面的拜忏、诵经、念佛都是依靠着佛力,用佛的光明把我们融化了,把我们的业障消除了,把我们的分别、执着都破掉了,逐渐让我们和佛一样变成一片光明,就这样慢慢你就懂了,是这个样子的。
日常功课回向文三: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注:此为普回向,大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