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已颁布一周年。《纲要》指出,要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要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怎样评价中国民办教育?10年后民办教育将得到怎样的发展?民办培训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怎样给予转型期发展迟缓的民办教育以一剂强心针?带着这些问题,日前,记者专访了中国民办教育的权威专家季明明教授。
按理想化预测,10年内我国将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民办教育发展的新路。
记者:怎样评价我国当前的民办教育?能否预测10年后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形势?
季明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已颁布一周年。一年来,《纲要》关于“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等一系列指示精神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和民办教育界的普遍拥护。《纲要》关于“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即“两个重要”的思想,既表明中央对民办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指出了我国民办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前进方向。不少地区政府按《纲要》精神努力担当“重要工作职责”,出台积极举措,不少民办学校认真贯彻《纲要》精神,坚持科学发展,我国民办教育事业有了新发展。因为有了《纲要》的制度性设计,按理想化预测,10年内我国将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民办教育发展的新路,民间力量兴办教育的积极性高涨,将形成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大格局,民办教育的规模、质量和管理水平将有大幅度的提高,将出现大批高质量、有特色并能持续科学发展的民办学校。可以预见,民办教育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将作出重大的贡献!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是必须抓紧积极创造能与之相适应的舆论氛围和政策条件。尽管《纲要》已下达一年,据有些地区反映,不少民办学校举办者、办学者及其广大教师依然对民办教育事业信心不足、疑虑不少。大家寄希望于正在起草中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应该是具体落实《纲要》精神的行动计划、施工蓝图,其研究、起草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我国今后10年民办教育事业的走势。关键是政府有关部门(不只是教育部门),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国土等掌握国家公共资源的重要部门都要吃透《纲要》精神,切实“以问题为导向”,能够拿出有效解决长期存在的关于民办学校法人地位、机构属性、产权明晰、教师地位、合理回报、办学自主权以及专项资金、公共财政扶持、税收、信贷、融资、用地优惠,捐赠、奖励等重大棘手难题的真招、实招。如果没有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的有力扶持,属于初创阶段的大多数民办学校不可能与有着强大公共资源作支撑的公办学校处于平等竞争的地位,不仅难以兑现中央对民办教育关于“两个重要”的期盼,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民办学校还将退出历史舞台。
民办培训教育机构任重道远,关键必须拿出高质量的培训产品。
记者:如果民办教育能分成培训和学历教育等多个板块,请解析其各自发展的潜力。
季明明:这个问题涉及到我国民办教育如何迸发其应该具有的“两个重要”的巨大潜力。随着义务教育的免费和广大中小学办学条件的逐步大幅度改善,民办中小学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其只有真正成为选择型、差异化优质教育资源,才有可能长期存在并持续发展。民办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价值,就是培养真正符合国家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实际就业能力的合格毕业生。民办本科院校包括独立学院应切实摒弃照抄,照搬普通公办高校一段时期以来所走的盲目攀高和同质化办学的老路,贴近改革发展的实际,切实办出各自的特色,除此别无选择。
民办培训教育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纲要》决定到2020年全国接受继续教育达3.5亿人次。显然光靠公办教育机构是难以完成如此繁重的任务。民办培训教育机构任重道远,关键必须拿出高质量的培训产品。中小学校外培训也已成为教育的重要增长点。例如,北京正在成为校外培训教育产业的总部基地,将有力地拉动首都现代服务业比重的提升。据有关统计,一些大中城市大约有近7成的小学生和近一半的中学生参加校外辅导。如果引导得好,校外培训能够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无论是日本、韩国、新加坡还是我国台湾地区,接受校外辅导学生的比例都很高。必须指出的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学校教育始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我国广大学生以往是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接受校外的考试辅导,沿着应试教育之路继续往前。实践证明素质教育与考试并不矛盾。关键是校外辅导也要自觉地实施素质教育。《纲要》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列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按照《纲要》精神,应用个性化教育理念和方法将素质教育融入各项校外辅导中,有效地推进广大学生个性全面发展,这是体现广大校外培训教育机构历史使命、重要价值和持久生命力的必由之路。例如,学大教育已经率先在探索这样的新路,值得社会的关注和肯定。
从总体看,我国民办教育的规模还不大,层次还较低,质量还不高,影响还较小。
记者:听说韩国的民办教育产业能与钢铁、汽车业等相抗衡,中国民办教育能有这样的发展前景吗?影响中国民办教育加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季明明:我看到过一个数据,韩国“2003年私人辅导机构年收益达到124亿美元,约相当于韩国国家教育预算的56%”,说明该国仅私立培训教育行业的规模也是很可观的。三十多年来,民办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各地都出现了一批办得好的学校。但是从总体看,我国民办教育的规模还不大,层次还较低,质量还不高,影响还较小。美国排名前100位的著名大学中私立大学占了三分之二强。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周边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在私立大学就读的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也都占到三分之二,我国目前仅为五分之一,说明民办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应该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不仅公办学校办得好,也能给民办教育很大的生存发展空间,从而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办学体制,进一步激发教育创新的活力。
但是,当前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虽然中央对民办教育有了明确的目标定位和制度设计,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步调却还不能完全地跟进,尤其还存在对民办教育的歧视政策。如目前尚有不少写在条款中的对民办教育的显性歧视政策,还有虽然未写入条款,但是一直在实际操作、后果更加严重的隐性“歧视性政策”。这充分说明,政府各部门有必要进一步将思想真正统一到《纲要》精神上来,从党和国家大局高度认识发展民办教育事业、形成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意义。
中国民办教育的春天还远吗?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