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整理 先父资料,读到1972年3月4日日记内容如下:
1972年
三 月
4日 星期六 晴
……,检出先前蒐集片段黄氏宗亲有关资料,作初步整理。有录自严父➊抄自永嘉楠溪霞渡潭黄氏宗祠之行第➋;以及1941年7月,余驻鹰潭艾家村➌时,由该村黄氏宗谱转录诗词四首➍。由于战乱生活不定,连络宗亲不便,而儿子们日渐长大,对祖宗情形毫无所悉,乃为父者之责。昔 先祖尊三公为避洪、杨➎之乱,从福建建宁卢田➏东迁浙江永嘉楠溪田东➐后之资料,尽量以回忆严父面告概况记述➑以留纪念。最后,将兄弟子侄辈之生辰等列册➒,送请甡哥阅后,再印制。
【注】
➊ 先祖父黄嘉祉,字兆禧,号绥之(1883~1959)出身永嘉田东。1916年春,34岁迁居永嘉城区(现鹿城区)。
➋ 此录永嘉霞渡潭黄氏族谱30~40世,讳行:钦、明、元、国、若,嘉、珍、永、茂、存。字行:邦、天、廷、绍、景,兆、修、立、正、光。
➌ 查阅鹰潭“电子地图”周边与“艾家”有关达七、八处,到底是哪一处有“黄氏宗谱”已经不易查证。
➍ 诗四首,诗题依次为:“历史总派诗”、“峭公命诸男分迁诗”、“后诸儿归家省亲诗”、“钦赐兄弟三人三鼎甲”。录其一“历史总派诗”:太极真元藏化机,浑沦初判两分仪。唐虞禅授珍图簶,周汉彩彰璇玉玑。宋运文昌奎宿会,明时豪杰锦堂辉。调和鼎鼐高堂阁,华国簪缨永世奇。
➎ 洪、杨之乱,即指洪秀全、杨秀清发动农民起义,从1843年创立 “拜上帝会”开始,到建立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 。田东村西二里地朱山头有尊三公坐西朝东墓在,墓碑文曰:“福建迁居田东 始祖号尊三黄公之墓 民国三年春月重建”。据此一说,吾田东始祖系1845~1850年之间从建宁迁来定居。尚只有160多年历史,与2008年所修《福建建宁徙迁永嘉田东析居温郡黄氏七珍堂族谱》所述约280年之说,又减少110多年了。
➏ 建宁卢田,有光绪二年丙子(1876年)孟夏,卢田黄氏重修族谱招贴如下图:
光緒二年丙子(1876)孟夏月,邵武建寧盧田黃氏譜局“招貼”( 反色。原件高293×宽445㎜)
➐ 田东,明、清属永嘉县四十七都;民国廿六年六月坵形图作“永嘉县第八区汤溪乡田东村”
➑ 暂时还没有读到 先祖父叙述的资料。而众口一词传承着:“我们”是福建迁居来田东地事实。
➒ 现留存有 先父整理生辰资料文件夹一册(计39页稿);另稿江夏黄氏宗亲有关资料63页;抄录《黄姓族谱》(原书扉页注:嘉义县府黄秘书送来)57页;最后8页抄录《黄氏的来源》(讹误甚多)。未曾见到这些稿印制的成书。
永陵按:霞渡潭黄氏始迁祖黄中(794~887年)于唐太和八年甲寅(公元834年)来自应天府(南京),所以吾田东房谱修于霞渡潭族谱是光绪九年癸未(1883)年春由苍峰周纘卿先生接入的,并于光绪廿八年壬寅(1902)仲冬由小帆陈宗虞先生立《田东黄氏房谱》一册,继民国二十年辛未(1931)孟春,由永嘉泰石芹洲潘云阶《重修田东黄氏房谱》,1982年春三月,黄永楠先生有为《田东黄氏房谱续修》;再就是1983年(岁次癸亥)本人在缺乏资料时,先汇集国内外亲房资料油印成《田东析居温郡黄氏七珍堂房谱》版式。千禧年(2000)年圣诞节前一日,本人有幸参与浙南谱牒研究中心成立会,而对永嘉名人黄淮(1367~1449)的研究的深入,从怀疑自家是否黄淮后裔开始,直到2005年才清楚田东黄氏接入霞渡潭之历史原因,2006年赴台奔父丧回来,有同治四年乙丑(1865)冬黄大镛所修《田东派黄氏房谱》一册,有1883年被纳入霞渡潭族谱的直接佐证,因此2007年动议新修田东黄氏宗谱,本人于2008年清明完成《福建建宁徙迁永嘉田东析居温郡黄氏七珍堂族谱》及《永嘉田东析居温郡黄氏七珍堂三房台湾家乘》各两册(五弟黄永平存一份),又《黄永海家乘》一册。据悉黄德庄另有写成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