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自主品牌车企投资于副业的报道屡见不鲜,其中包括投资去挖煤矿,江淮玩起了证券和银行理财产品,奇瑞涉足造船业,长安搞房地产开发,福田搞起了金融担保和石油批发等。通过以上可以发现,似乎汽车企业开始不务正业,而副业是否又为车企发展赚取资金,或者副业的发展是否又会拖累到造车主业。
首先,自主品牌车企在整车制造方面赶不上合资品牌,不仅车型品牌定位低,单车的价格也上不去,单车利润和总利润都比不上合资车企,加上所有自主品牌车企的整体市场份额才只有大致30%左右,让自主品牌车企的利润空间缩小。于是,自主品牌车企必须寻找新的利润来源,也就是什么来钱快,就从事什么行业,才有了福田从事石油批发、长安搞房地产、华泰挖起了煤等,这些都是来钱快的活,并且投入资金相对比研发、生产和营销一款新车的资金更少,副业资金投入更少,来钱却更快,谁不想搞副业?
然而,国内自主品牌车企却有着恨铁不成钢的情况,自主车企在新车研发投入力度不足,而山寨车型居多,车型品质和服务差,消费者不买账等局面,加之自主品牌车企领导人不够重视,特别是国有自主整车企业,发展速度比民营自主品牌车企发展的速度还慢,究其原因就是国有自主品牌车企的领导人不够重视,因为国有自主车企的领导人当政的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企业集团的整体盈利能力,需要从副业中捞钱,这些也是企业领导人将来从政的业绩资本。竺延风等一批国有汽车企业的领导人,之后都从政去了,这是很做自主品牌车企,特别是自主品牌国企领导人最后的根本目的。
国内合资车企市场却没有换来技术,汽车工业的大旗似乎落在了自主品牌身上。但是,现在国内自主品牌车企有哪一家能真正扛起中国汽车工业的大旗,而国内自主品牌车企与国外发达国家汽车巨头的研发和技术实力还相差甚远。自主品牌车企搞副业,或许是属于无奈,因为整车领域,自主品牌狭小的市场份额,能够分得的利润空间有限,竞争不过合资品牌车企,于是希望从副业中捞快钱。
国内车企的发展受政策影响较大,其实国家早已经认识到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重要性,加大对自主品牌车企的新能源和节能汽车的研发补助力度,但是这些自主品牌车企搞新能源车企是却似幌子,骗得国家补助之后把钱投入来钱更快的副业。就拿最近节能惠民政策要提高门槛的消息传出后,自主品牌车企纷纷叫苦连天,但问题在于,本意是帮助自主品牌提升技术的国家节能惠民补贴实施这么久了,有几家自主车企的技术力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国家补贴的上百亿资金,却或许被车企拿去搞了副业。
然而,很多车企搞副业与主业根本不沾边,这样势必制约主业的发展,毕竟自主品牌车企的资金本来就有限,而有限的资金不投入新车型的研发,不投入到车型扩大市场占有率上来。部分自主品牌搞副业,还相对和主业有些沾边。就拿比亚迪搞电池,本来是从事电池主业的比亚迪,电池技术的发展,似乎也有利于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这样的副业或许还能有助于主业的发展。而车企搞能源开发和房地产等,这些领域似乎能赚快钱,但是对主业的发展不一定有利,快钱而来的利润是否投入到了整车研发和技术推广方面呢?就不得而知,自主品牌车企似乎成了哪里来钱快,就从哪使劲。
企业和企业领导人都喜欢业务多元化,而不是专业化,最终主业可能受到拖累,通用电气的发展模式告诫了我们似乎更应该在专业化领域做大做强,在专业领域做到行业的NO.1。历史上成为经典的汽车品牌都是专注于主业的,而且,最近几年,全球其他车企都在疯狂瘦身,自主车企到底应该靠什么生存,难道是副业?否则的话,民族汽车工业的大旗靠谁来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