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成本与投资分红


储蓄成本与投资分红
 
 
关键词:财富仓库  储蓄投资  分红利率
 
 :简要分析了各类财富价值量(或效用量)的相对性,说明了任何储藏财富价值量的增减完全要看特定时空中保存此财富的成本及用此财富进行投资的收益来综合决定。
 
    现实生活中,存放物品要交寄存费,而将钱存入银行不但不交费,反而还会获得一定量的利息,这是为什么?
    这看起来的矛盾其实是储蓄成本与投资分红综合的结果。经本文分析可知:在经济总体性投资分红较少时,利率应当为负才合理。
    货币存入银行,相当于将其所代表的物品存入一个仓库,如果这个物品不被他人租用,它是不会产生租值的,即没有所谓资本分红存在,而保存这个物品是要付出保存成本的,所以保存者要收费。若此被保存物品被他人租用,则产生了租值,此租值的大小决定了此物品所代表的资本分红多少。
    分红额大于其寄存费时,就有了正利息空间,利率为正;分红额小于其寄存费时,就没有了正利息空间,利率就为负。
 
    人们为什么要将消费不完的财富储蓄起来?一些人是为了将来需要时能及时兑现,一些人是为了投资增值…谁来完成这些任务呢?如何在完成这个任务时做到公平合理呢?此过程中的储蓄成本及投资分红如何综合形成不同的利率水平?……
 
    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实物储藏仓库的经营为例,一般说来,人们将物存入某“仓库”中时,存放者得按行情交给“仓库”经营者一定量的报酬。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因为要建设维护这个“仓库”要付出代价,经营者收取经营费用天经地义。
    如果将此“仓库”换成银行,所存物换成货币,问题要复杂些。银行存货币与“仓库”存物相比,相似之处在于“仓库”存实物,而银行存实物价值的符号;不同之处在于一般“仓库”所存实物是不会用来出租谋利的,到期必须原物奉还存物人,而银行所存货币基本上不是为保存,而是为了出租即放贷谋利。
    不难想到:如果银行所存货币仅仅是为了保存,到期如数奉还存币人,货币存放在银行期间,不允许银行方放贷谋利,银行收取货币保存费就天然合理,此时的存币利率当然就是负的。
    真实经济体中,银行从产生以来,是可以将其所存之货币放贷谋利的。因为各银行间的竞争原因,才形成了各种动态均衡的存币利率及放贷利率。这些动态的存币利率及放贷利率对应的是相应的经济状态。当经济体中资本的边际收益比较大时,投资活跃,贷款利率就高,反之则低;当预期的资本边际收益为零时,是不会有人辛苦地去投资的,此时银行有钱也贷不出去,也就没有了吸收储蓄的动机,调低存币利率就是必然的选择,如果真的发生了大规模的投资萎缩,银行用零利率甚至于负利率来限制货币的储蓄就顺理成章了。此时的存币负利率其实是十分合理的,这相当于银行的职能暂时退化为货币的保存者。
    人类产生银行以来的经济事实大致是:早期(公元1900年以前)因为人类生产力落后,财富积累很少,银行的主要问题是吸收足够多的储蓄,投资需求旺盛,所以基本上是社会的储蓄额等于其投资额,且此时期的社会主矛盾是总供给不足,因而资本的边际收益较高,所以货币的存贷利率都比较高。中期(公元19001980年)因为人类生产力加速发展,财富积累比较多,总供给相对比较充足,资本的边际收益变低,货币的存贷利率就比较低。近期(公元1980年~)人类总财富进一步积累,总供给在局部已经出现了相对过剩,资本投资实体经济的边际收益已经很小,大量热钱涌入虚拟经济的投机炒作之中,货币的实际存贷利率就变得更低,甚至于会为负。
 
    以上简要分析可以初步表明:人类财富生态中的各类财富,其价值量(或效用量)都是相对的,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说明任何财富的储藏就一定要得到正的收益。任何储藏财富价值量的增减完全要看特定时空中保存此财富的成本及用此财富进行投资的收益来共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