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建行是谁的提款机?


      美国银行5日晨宣布,已经与多家中国金融机构达成协议,将以83亿美元的价格向后者出售其所持中国建设银行约一半股份。这是美银入股建行六年多以来,第四次减持股份,并累计获利75亿美元。从字眼和语句上看来,好象美银入股建行挣了不少钱,这可能会引起中国股票散户投资者的不满,也可能因爱国因素误导民众,别忘了,既然美银投资建行是典型的投资银行案例,不挣钱他们会愿意投资吗?另一方面,建行的确需要美银协助培训银行的管理,逐步地完善自己管理团队,算是战略合作伙伴,也没有什么不对。至于和招商银行比,那是国企和民企之间的差别,这不能说明美国银行的银行管理培训没有价值,如果招商银行也和建行一样在美国银行培训,说不定会更好。另一方面,美国银行所占的股份比例也不是太多,大部分股份还是国企,美国银行获利,其他大股东就不获利吗?

     美国银行之所以投资建行,还有另外一个因素,他们希望打开中国的银行金融服务市场,抢先占领部分市场,这是长期的战略计划,如果不是他们自身难保,也许他们还会愿意增持建行的股份,况且他们也知道中国经济发展还是比美国经济强,机会更多。再看一看著名投资者巴菲特在美国银行最困难的时候,他却出手投资50亿美元,是投资机会,还是爱国救市,商人还是盈利为主吧,巴菲特不恐惧,自已已经拥有大量富国银行的股份,竟再次出手投资美银,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在国内经常要跟投,而在海外却不会跟投资美国银行吗?反而用自己资金买回美国银行在中国建行的股份,说是解决外储的压力,那么就不能让美国银行保留建行的股份,而用中国资金直接投资美国银行,这样也许还可以帮助中国建设银行打进美国银行市场,如果中国建设银行能在美国银行困难的时候,同样象巴菲特一样讨价还价,即保证一定收益,也可以购买股份,打开美国银行市场,作为战略合伙伙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也是很不错的投资,说不定那天中国房地产风险较大,建设银行出现资金紧张,也可以象美国银行一样卖到部分获利的股份,抽回资金。

    机构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完全不一样的,很难让普通投资者享有和机构投资者的强势机会,而中国国家机构投资者需要用更高瞻的眼光,让人们信服。国内的普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不同理念,不可能用国外的投资案例来解释,的确,美国银行赚的是这些中国机构投资者的钱,但中国机构投资者也挣很多建行的钱,也可以积极挣美国银行的机构投资的钱,问题是中国投资机构有没有这个胆量?而美国的普通投资者则会十分地欢迎中国机构投资者参与投资美国银行,也能改变中国机构在美国普通民众和企业的形象,受人敬佩,成为救美英雄,而且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这种机会又一次让中国机构投资者忽视,相信投资美国银行总比过度地投资美国国债强,也可以乘机调正中国外汇储备的投资组合,减少美国债券风险,增加股权实业投资,逐步打开美国金融市场,这是一种双赢的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