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位置看自己


  知人者力,自知者明。演惯了某个角色,时间久了,真实的自己可能被忘掉,自己都相信自己就是这个样子。戏里真世界,世界大舞台。当老师的尤其如此,分不清台上台下,迎接掌声和赞美多了,总难免得意忘形。

  这些天有机会听了几个圈内老师的课,基本都算是目前抢手的一线。老驴一贯在讲台上毁人不倦,突然换个位置,以学员身份,以学生心态,听同行们口若悬河、指点江山,听着听着汗却下来了。

  理论、实践、思想、归纳、呈现、表达,这六个要素只要精通其一,就是专家,即有竞争力;如果能兼备二三,就是老师,足以服人;如能面面俱到、融会贯通,一定是大师,扬名立万。上帝总是吝啬,不会把好事都让一个人占全了,所以对于老师自己,别指望自己万能,扬长避短,好好在某一方面,培养差异优势,足以。

  老祖宗教导我们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认同、不擅长、不明白的东西,切忌不要因为蝇头小利,而勉强为之。即便已所欲者,也别过度推销,每每听到老师台上自夸,自己是某某门派创始人,是某某领域第一人,是某某案例发明人,总是让我脸红。透着功利,也透着虚弱,更透着小气。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切凭课程说话,听众不傻。自卖自夸式的贩卖,再好的东西也会让人远之。

  郭德纲说,要想出名,就去骂街。这习性现在培训圈里也大行其道。老师一上台就捸谁骂谁,骂政府,骂客户,骂同行,似乎骂得越多,骂得越狠,就越显地位和水平。每每如此,总是提醒自己,一定别出大名,还是闷头发财好。小心行得万年船,江湖上都是白眼狼,文人相轻,羡慕嫉妒恨,不知道啥人啥时啥地,就会把你骂得体无完肤。

  这次达芬奇家俱的事越闹越大了,那个跟着夫家姓潘的CEO,在镜头前判若两人的表现,估计会载入历史成为经典。我敢断言,如果要是在培训圈内搞次打假,一定会出比达芬奇更大更多的丑闻。达芬奇家俱标谤意大利产,好歹人家还弄了个出国一日游。我们有些老师可能26个字母未必写得全就敢说自己是美国的博士。你看他的简历,远看牛皮哄哄,近看胡说八道。记得一段子说,牛B的老师一天至少六万,装B的老师报价十万给多少都讲,傻B的老师不给钱倒贴也讲。郎咸平的名片就三字:郎咸平,这是真牛,没底气的正反头衔印满照样没人搭理,见光就死。

  还有,千万别找不三不四的机构做代理,你再会装B,把自己架得日理万机、如日中天,那些急着卖你的代理们,都会把你打回原形。看看那些所谓名师的报告会现场,就知道什么叫惨不忍睹。

  市场渐渐在成熟,那些把生意平地做起来的企业老总们不是阿斗,他们的耳朵就是最好的投票。功夫功力功底,一上台就全明白了。还是踏踏实实做事情,魔鬼藏于细节,不浮不躁,以人为鉴,厚积薄发,才能生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