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部分发达国家遭遇了债务危机与经济低迷双重打压。为摆脱困境,这些国家很可能采用非常规手段减债。由此可能将造成中国外汇储备的更大损失,并增加输入型通胀压力。
近年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遭遇债务危机与经济低迷双重打压。为了摆脱困境,刺激消费,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增长,这些国家很有可能采用非常规手段减债。一旦这些国家推出此类政策措施,将会引起金融市场新的动荡,并导致中国外汇储备重大损失,同时还将增大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对此,要予以高度警惕。
欧美国家经济下行风险源于消费乏力
今年以来,欧美国家债务危机频频爆发,使其经济下行风险越来越大,并有可能陷入二次衰退。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欧盟国家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仅为0.2%。其中德国经济增速为0.1%,英国为0.2%。法国为零,都站在了衰退边缘。美国商务部发布的经济增长修正报告表明,美国经济今年一季度增长率只有0.4%,二季度增长1%,上半年增速仅0.7%,大大低于2010年第四季度的3.1%。
高盛等投资银行已经把美国今年的GDP增长预期下调至2%;奥巴马亦调低了美国经济增长预测数值。日本今年一季度GDP则出现了负增长,穆迪调降日本债务评级后,日本利率被迫上升,对经济增长构成打压。
美、欧、日发达国家经济体增速大幅回落,接近衰退,主要原因是消费乏力。统计数据表明,因为购买力缺失,今年以来上述国家,其住房、汽车、耐用品消费均达到了历史低点。同期生产投资消费亦不理想。
前不久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7月ISM制造业PMI从6月份的55.3降至50.9,远低于预期水平54.9;欧元区7月Markit制造业PMI终值为50.4;英国7月Markit/CIPS制造业PMI更是降至荣枯线下方的49.1。
受德法意等主要经济体拖累,近期公布的8月份欧元区PMI跌至2009年来最低水平,并跌破50的关键水平,预示欧元区制造业出现近两年来的首度萎缩。
欧美国家需求减弱,又导致了日本、韩国制造业增速放缓。日本今年7月份工业环比增长0.6%,远低于先前1.5%的预测值。韩国7月工业产出同比增长3.8%,是2010年9月以来增速最慢的一个月,也远低于6.6%的预测值。
令人忧虑的是,欧美国家与消费者均面临消减赤字与压缩开支压力,未来就业与消费更不乐观。今年以来一些国家消费者信心指数普遍降低。据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数据,8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跌至44.5%,为2009年4月份以来的最低点。近期奥巴马预测2012年美国失业率为9%,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欧元区国家就业情况也不理想。前不久英国城市爆发骚乱,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很多年轻人失业。
现代经济实质上就是消费经济。在西方发达经济体中,消费作为强大发动机,占据经济增长动力6成以上。正是因为人们普遍缺乏信心,维持与增加收入前景很不乐观,消费者、投资者、政府一齐捂紧钱袋,才使得动力不足,经济复苏过程缓慢而艰巨,并且不断出现反复。
消费乏力因为债务负担过于沉重
为何欧美国家消费乏力?主要因素还是欧美国家债台高筑,朝野被迫削减开支,导致购买能力缺失。
据有关资料,美国社会目前面临的总债务,包括政府机构、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以及居民债务在内,大约为55万亿美元,平均每位美国公民负债17.6万美元,每个美国家庭负债额达到66万美元。随着政府借债天花板的提升,财政赤字扩大,美国债务总量还会继续增多。
到今年3月末,日本国家债务余额924万亿日元(包括国债、借债和短期政府债券),人均负债超过700万日元。欧元区一些国家更是负债累累,早已达到了“破产”程度。
巨额债务,迫使欧、美、日等国家朝野一齐紧缩开支,包括消减赤字、增加税收、储蓄还贷等,由此抑制了当期消费。这就是为什么欧美国家利率几乎为零,但住房、汽车销售依然低迷;美国基础设施陈旧,依然不能着手改造的根本原因。
显而易见,沉重债务负担所导致的消费乏力,已经成为压制经济复苏的最主要障碍。搞得不好,世界经济将因此再次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甚至再次引发一些国家的大规模社会动乱。
由此可见,现阶段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实质上就是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欧美国家要想重新启动消费,出现大量订单,使得整体经济全面活跃,社会发展进入正常轨道,就必须减轻债务,甚至完全卸掉债务包袱,实现轻装上阵。这已成为美、欧、日发达国家经济体的当务之急。
欧美国家或采用非常规手段减债
欧美国家如何减轻甚至完全卸掉债务负担?当然不可能全部通过自身增收节支方式解决。因为他们欠下的债务实在是太多了。有人根据2010年数据计算,即使美、欧(欧元区)、英、日4个经济体不进行任何投资,其全部新增储蓄都用于还债,美、欧(欧元区)、英、日也分别需要30年、14年、66年和17年才能把其债务总额占据GDP的比重,降至100%。
另一方面,欧美国家经济正在面临“新的更加危险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欧美国家政府很有可能借助“非常规”手段,实现庞大债务的减轻。欧洲央行行长佐利克,就提出了采用“非常规性货币政策”。
所谓“非常规减债”,应当理解为许多债务不用偿还了,“一风吹”。一般而言,“非常规减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硬性违约”。所欠债务,由于种种原因不予偿还,实际上是宣布债务废除。比如以前对于一些非洲国家债务的免除。现在需要警惕的是,将这种非洲国家(部分)债务的免除方式,扩大到全球范围,尤其是扩大到欧美发达国家。
虽然目前债务“硬性违约”尚未出现,但如果欧盟国家因为意见重大分歧,而导致欧元崩溃,主权国家债务“硬性违约”的普遍爆发,就难以避免了。当然,这种“硬性减债”方式,其副作用过于猛烈,势必会引起全球经济的混乱,无异于经济自杀,根本无法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非常规减债”还可以通过“温水煮青蛙”方式得以实现,也就是美元等西方国家货币竞相大幅贬值的方式。尽管这种“软性方式”耗费时间长一些,但却殊途同归。今年是国际市场黄金价格上涨的11个年头,3年前900美元就能够买1盎司黄金,现在同等数量黄金却要1800美元。如果以含金量测算的话,3年前欠下的美元债务价值,今天缩水了50%。
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通过货币大幅贬值,成功地实现了既有债务负担的减轻。预计随着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到来,以及其他国家货币竞相贬值,一些国家的债务负担还会进一步减轻,甚至是加速度减轻。
在历史上,西方国家有过以此货币贬值,恶性通货膨胀方式甩掉庞大债务包袱先例。比如一次、二次大战后,主要国家政府都欠下了巨额战争债务,也包括战败国的战争赔款。上述国家战后都发生了严重通货膨胀,据此轻松地卸掉了债务包袱。
美国越战后,也欠下大量债务,也是通过美元大幅贬值,尤其是违背美元与黄金固定汇率兑换承诺,成功地将巨额债务转嫁到其他国家,最主要是日本头上。已经多次尝到甜头的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当然还会故伎重演,将大量印钞,通货膨胀作为重新分配财富,缩水债务负担,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出路。
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正在鼓动与酝酿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说,如果条件允许,美国和欧洲应考虑出台刺激措施推动经济增长。估计所采取刺激措施无非是降息、QE3、暂缓削减赤字等。
来自全球最大债券基金公司PIMCO的首席执行官MohamedEl-Erian接受采访时说:“我预计欧洲央行会改变政策,很可能会降息,他们会被迫这么做,因为欧元区衰退的几率已经增加到50%。”高盛也发布报告,预计QE3会在2011年年底以前到来。上述刺激措施的最后结果自然是流动性的进一步泛滥,美元、欧元等货币的继续贬值。
欧美国家被迫祭出非常规减债手段来挽救经济,挽救社会。虽然从长期来看,也会动摇美元等西方国家货币信用,还会引起通货膨胀,但只要眼前能够渡过难关,避免崩溃,“两害相权取其轻”,欧美国家政府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况且,美国人清楚地知道,10年至20年内,依然是美元霸权,找不到美元的“替代品”。因此,美国才有恃无恐,美国等西方国家才乐见通货膨胀,乐见负利率。
非常规减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欧美国家非常规减债,对于中国经济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导致中国外汇储备重大损失。这种损失不是账面名义损失。因为从绝对货币数量来看,由于欧美国家政府按时还本付息(不违约的情况下),中国外汇储备收益稳步增加。中国外汇储备损失,主要体现在其实际价值(黄金与大宗商品购买力)的大幅缩水。
以中国庞大外汇储备为例:按照市价,现在3万亿美元所能购买的同等数量石油、铁矿石和精铜,在7年前的2004年12月份,仅需1.34万亿、1.15万亿和0.99万亿美元就能够买到。也就是说,对于上述3种大宗商品而言,其中近2万亿美元储备等于虚增。
或者说,10年之间,即使加上账面收益,我们所购买美国国债,以及其他货币外汇,其实际价值(黄金与大宗商品购买力),还是贬值了3成以上。没有疑问,我们面临的是一次全球既有财富的转移和再分配。
其次是推高中国的物价水平。非常规减债的结果是大量货币进入市场,既有社会财富被大量注水稀释,势必引发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相应飙升,显著增强中国物价的输入性成本推力。当然,推动中国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欧美国家政府,借用非常规手段减债,导致大量流动性泛滥,无疑是最主要的原因。
由于欧美国家通过货币大幅贬值途径,实现债务包袱的减轻,不会一蹴而就,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比如10年,甚至更长时期。由此也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物价上涨进入了一个长期通道。
谨防遭受发达国家非常规减债冲击
评论
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