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 让老百姓受益是根本


  当前这个时候,也许正是本轮调控以来开发商日子最难过的时候,而且不出意外,这个日子还会越来越难过。在重庆,就有房企的员工抱怨说已经饿了一两个月了。为了卖房,开发商已是求客户若渴,近段时间不少人频频接到楼盘的推销骚扰电话,就是一个例证。

  而在这个时候,茅于轼、叶檀等的声音就很容易被视为替开发商说话。果然,就有文章骂“他们是廉价的商品,五分钱就可买走他们的灵魂和骨气,他们是金钱的代言人,没有一丝学者的精神和骨气。”

  个人觉得,这个世界太复杂,要臻别一个人的立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仅凭一篇文章就断定指责替开发商说话,是否过于草率?当调控进入深水区,我们一方面要警惕可能影响调控政策的言论,另一方面是否也应该听取一些善意的批评和意见?

  毕竟,限购政策乃是不得已而为之,尽管其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问题也是有的。比如说茅于轼认为,限购“是一种对货币使用的限制,限制货币的使用相当于侵犯百姓的私人财产。货币是百姓持有财产的一种方式。限制它的使用,即使不是完全的剥夺,也是一种蚕食。”

  这在当前CPI屡屡创新高的背景下,人们的担心和疑问活生生地存在着:如果你很久没有买水果,你会惊讶现在一个苹果竟然都要几块钱了;如果是父母买菜,他们会告诉你什么菜什么菜最近一个月涨价一倍了;如果你手上不幸有点闲钱,又不幸在限购之列,那么就只能看着它缩水……

  然而,更重要的是,没人能够确定地告诉你:限购是否会像一项法律那样长期施行,如若不是,限购放开之后房价上涨必将成为大概率事件,再加上通货膨胀,到那个时候,你手上本来可以买一间主卧的钱,恐怕就只够买一间厕所了。

  同时,限购政策下的普通购房者,就算房价比以前打了八折,但由于贷款成本高了,也并未得到好处。

  总之,我想说的是,以限购为主要内容的楼市调控,把房价仅仅从数字上降下来并不是目标,让老百姓从调控中受益才是根本。

  限购是计划经济手段

  房地产限购让人产生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不良联想,相当于削弱货币的支付能力,将购房资格与户籍、纳税证明等结合到一起,阻碍了劳动力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笔者支持房地产调控,挤压泡沫以免中国金融、实体经济崩溃是必要之举,但调控手段必须符合市场要义,必须以财税、货币改革为先导,将房地产调控纳入市场调控的范围之内。而不是在财税、货币改革停滞的情况下,强行以计划经济时代的手段作用于当下的市场。实行限购政策给予市场明确预期,房地产仍然稀缺,作用与有关部门所期望的刚好相反。

  限购政策限制房价非常管用,尤其是北京、上海这样拥有雄厚资源、吸引全国民众源源而来的城市,外地购房者占据了半壁江山,限购成功地阻挡住了他们在京购房置业的热心。

  限购政策越有用,就越让人担心,因为管理者很可能食髓知味,因此放弃市场化的努力,放弃政策的全盘调整,以有毒的限购令取代对货币、对人力、对税收政策的深刻反思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