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仅有两种选择


    “8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艾略特在其著名长诗《荒原》的开头如是写道。但我敢肯定,如果艾略特是职业投资家并且目睹了欧洲金融市场在过去几年里的发展,他会把4月改成8月。

  2007年8月,巴黎银行决定关闭旗下两只与次贷相关的对冲基金,此举演变成了一场流动性危机,在那个夏天席卷了所有欧洲银行。而今年被曝光的,则是巴黎银行的主要竞争对手法国兴业银行。8月中旬,其股价一天内下跌了14%,这是两年半以来不曾有过的现象。

  今年8月对于法国银行业来说可谓灾难深重。法国的银行们纷纷宣布:它们正在受到不公正待遇。

  它们自有它们的道理。法国并不是欧元区危机的震中。比法国更够得上这一称号的国家多得是。一开始是希腊,紧接着是爱尔兰、葡萄牙,现在是西班牙和意大利。法国人大概以为自己离地震还早着呢,悠然自得地与德国人一起躲在后面看热闹。

  然而,随着危机的发展,欧洲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被高度关注。欧元区各国政府不愿或根本无法拿出一项能令市场相信它们并无大碍的解决方案。从目前情况看,要么是欧元区被迫缩小,部分无竞争力的外围国家退出;要么是其成员国债务获得共同担保,这意味着某种形式的财政联盟。此外没有第三种选择。

  政治上的问题在于,第二种解决方案尚得不到德国选民的支持,更不用说法国国民阵线和芬兰纯正芬兰人党这样的民族主义党派了。也许人们可以用欧元区分崩离析的危险来说服德国人,因为德国人是不会坐视德国马克沦落到如今瑞士法郎所面临的境地的太强势以至于危害到国家利益。但在政治情绪改变之前,情况或许会进一步恶化。

  同时,欧洲委员会将继续如美国形容的那样“扫清路障”。当然,其实“障”并不在“路”上,而是在银行营业大厅里。欧盟银行持有着大量的主权债务,而它们的价值显然已经缩水。即使是监管者组织的财务“压力测试”,也没有要求银行们承认这一令人不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