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进入深刻变革时代
2011年是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和不确定性的一年,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进入了一个需要深刻变革的时代。
先来看1949年以来的世界贸易格局。如果每十年为一个板块,前三个板块是1949年、1959年和1969年,后四个板块是1979年、1989年、1999年和2009年。通过下图可以看到,1969年之前的世界贸易顺差和逆差并不是太大,均处于水平线上下,1969年的世界贸易差额稍微大一些。但从1969年到现在,国际贸易顺差和逆差急剧扩大。在这个时刻发生了什么,导致国际贸易差额发生急剧变化?
这个变化就是1971年美元与黄金的脱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由于越战而导致国内财政大量赤字和贸易赤字。在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情况下,拥有大量贸易顺差的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法国,向美联储提出用35美元兑1盎司黄金的比价来兑付黄金。为了保持在世界上黄金储备大国的地位,美国决定让美元和黄金脱钩,这是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作出的决定。美元和黄金的脱钩带来了什么问题?就是美国的贸易赤字不再受到黄金储备的约束,全球进入完全信用货币时代,国际贸易的顺差和逆差再也没有实物的制约。特别是美元,它是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这意味着美国的贸易赤字可以由美联储发行美元加以弥补。于是国际贸易结构开始明显失衡。
除了货币因素外,上世纪70年代的国际贸易失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陆续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为全球经济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根据比较优势学说,国际贸易中依据利益最大化原则,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开始把制造业转移到劳动力最便宜的新兴市场国家,进而在全球布局制造业。
贸易结构的失衡导致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失衡,形成了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主的制造业国家和以美国为主的高端制造业、科技产品和金融服务业占比较大的国际经济格局。同时,这也导致了各国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美国除了制造业外,更多地发展金融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过去的10%左右上升到20%左右,有了几倍的增长。在2000年科技泡沫破灭后,美国一方面用财政政策鼓励穷人买房子,另一方面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维持了多年的1%的联邦基准利率。在低利率环境下,金融业为获得高利润而设计了很多复杂的金融产品,以此来创造金融需求并获得盈利,但同时也制造了金融泡沫。当金融泡沫破灭以后,就引发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因而,应当说,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1971年全球进入信用货币时代之后诸多矛盾积累的总爆发。
以上是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所作的分析。从国内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在完全的信用货币条件下,国内的财经纪律也失去制约。各个国家近几十年无不在财政扩张和信贷扩张方面花了很大力气。面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球各国政府无一例外采取了财政、信贷双扩张的政策,以致现在全球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和政府债务不可持续的压力。人们意识到,现在这种制度格局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提出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问题,提出了全球治理结构改革的问题。G20会议为什么能够从一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对话窗口发展到现在具有越来越高的国际地位?就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行体系已不能适应现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
中国迫切需要加强金融人才培养
在世界经济面临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世界给了中国一次参与世界秩序改革和国际规则改革的重要契机。但是中国准备好人才了吗?中国是否拥有这样的人才,他们既懂国内业务,又懂国际经济、国际政治,他们能够代表中国的利益,知道中国需要什么,知道中国在国际金融规则中需要做什么才能有效保护新兴市场国家的利益?
我认为我们还没有准备好。作为我国的金融管理部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制定了“十二五”金融人才规划,此外,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在金融人才培养方面也肩负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
我们应该加强对所有的国际经济、政治问题的研究和国情的研究。我们过去“眼睛”只向内,只考虑中国的改革,但现在中国已融入全球经济中,我们不得不以国际的眼光来看全球怎么治理,全球制定什么样的规则。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并培养具有宏观视野的国际经营管理人才。经营人才是各家金融机构需要的,管理人才除了金融机构需要外,监管机构也需要。
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要在联系业界、学界、促进人才培养方面当好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多年以来,在人民银行的领导下,基金会能够得到金融业界的支持,另一方面,依托人民银行过去很多行属院校的资源优势,基金会能够发挥联系、沟通业界和学界的桥梁作用。
社会公益组织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发展成就世界瞩目。但是在这三十多年里,中国的社会管理、政治改革等方面相比于经济改革还有滞后的一面,特别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还面临很多问题。
社会公益组织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发展社会公益组织,既是改善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就业的重要场所。社会公益组织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因在于,生产环节中一次分配讲效率,二次分配讲公平,三次分配讲奉献,除了政府通过公共财政税收政策发挥“抽肥补瘦”作用,体现社会公平外,更多的人通过自愿的方式向公益事业贡献资金,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援助。这就是公益组织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作用。
公益平台还是社会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人认为公益组织就应该无偿奉献,实则不然。公益组织所运作的资金来源于无偿奉献,但对于从事公益事业的人则是一份职业。公益事业需要志愿者,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就是大量依靠志愿者,他们不拿报酬,我们所提供的活动经费相对他们的花费来说微不足道,但是一个事业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专职人才和管理人才就无法提高效益。因此,社会公益事业也是社会就业的一个渠道,比如在美国,公益事业就业人口占到所有就业人口的10%。因此,公益事业本身既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个重要部分,又是解决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益事业既需要志愿者,也需要高素质的专职人员。
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宗旨是凝聚金融界的力量,打造金融界面向社会的公益平台,提高金融界的社会形象。基金会在贫困农村地区推动金融教育,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得到金融教育,增加他们的金融知识,教育他们做诚信客户,提高他们在金融服务上的可获得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公益事业,希望今后基金会能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当然,2011年“郭美美、卢美美”等事件给公益事业蒙上了耻辱,但不能因为少数人的不良行为就否定整个慈善事业对社会的重要性。一个社会是否幸福,不在于有多少富人,而在于能不能把穷人的事情办好了;只有穷人得到了关注和帮助,社会发展才能更加和谐。
把提高透明度作为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的重中之重
作为金融教育发展的公益组织,基金会将着重提高透明度。我们不断加强基金会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从2012年起要做到基金会所有账务、每一笔支出都向社会公开,对所接受的所有的捐赠、我们所花的每一分钱,都可以在基金会的网站上查询。此外,我们把2010年和2011年以来的每笔开支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参与调研等方面开支比较多,但是按照慈善机构的属性,每一笔资金都应落实到受捐助的个人。对于这些问题,基金会会努力克服。
我希望以基金会规范的运作和不断提高的透明度来赢得社会公信力和社会认可,把金融教育事业做得更好。
世界格局变化与金融人才培养
评论
编辑推荐
3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