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能源工作会:今年新增煤炭生产能力2亿吨
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能力和动力的物质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未来国家命运取决于能源的掌控。能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程度以及人均消费量是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开始出现。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际能源安全已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各国都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正因为能源在经济生活中日益重要,2011年全国能源工作会受到各界关注,解读2011年全国能源工作会,梳理相关信息如下:
1、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指出,建设的重点在于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优化能源开发布局,有序开工重大能源项目,确保能源生产总量稳定,加强重点能源生产基地建设,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加强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储备能力建设。
2、2012年力争新增煤炭生产能力2亿吨,新增发电装机容量7000万千瓦。2011年,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全年新增煤炭产能9500万吨,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达到32亿吨。新增电力装机9000万千瓦,全国电力总装机达到10.5亿千瓦。综合分析今年宏观经济走势,会议特别提出,2012年要新增煤炭生产能力2亿吨,新增发电装机容量7000万千瓦左右。
3、全年新开工水电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刘铁男表示,发展清洁能源是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2012年能源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着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他指出,2011年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迅速的一年。水电装机达到2.3亿千瓦,在建规模5500万千瓦。新开工糯扎渡等9个大型水电站,装机规模1260万千瓦。风电并网容量新增1600万千瓦,累计达到4700万千瓦;年发电量8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以上。光伏发电增长强劲,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比上年增加3倍以上。
4、能源消费总量基本可控,总体思路和原则已成共识。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结合能源工作实际,做到“三稳三进”。“稳”“进”之间,透露出我国能源改革发展的重点和思路。“十二五”能源发展将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为指导思想,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刘铁男强调,要在“十二五”时期形成有效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机制,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将总量控制目标落实情况,作为对地方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各地新上能源生产项目和高用能项目挂钩。但是,刘铁男说,“十二五”期间,暂不将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发电、煤层气与页岩气、余热余压发电消费量纳入考核统计。
刘铁男强调,我国要完善有利于合理控制能源消费的法律法规体系,各级能源规划要明确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目标、重点任务和分解落实机制。此外,我国还要完善控制总量的产业、财税、价格、金融等政策,积极培育节能市场,探索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指标交易机制。
5、国家能源局:未来将会研究开征化石能源消费税 。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41亿吨标煤左右,“十二五”期间将逐步建立有效合理控制能源总量的倒逼机制,未来将研究开征化石能源消费税,并实现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指出,自2011年国家能源局牵头研究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以来,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在31个省市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并初步形成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据介绍,到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目标将控制在41亿吨标煤左右。从能源构成来看,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石油、天然气次之。可见,要实现41亿吨的能源消费目标,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是重头。意见稿提出,未来将研究征收化石能源消费税,实现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研究制定与回采率挂钩的差别化资源税费政策,完善石油等能源特别收益金制度。
附:2011年煤市回顾及2012年煤市展望
2012-01-10 来源:中国化肥网
2011年的煤市在“旺季市场欲涨,政府预控降价”的不情不愿中结尾。其实,任何一个融入市场环境的产品,都会存在这样的俩大阵营,而这次相互对峙的双方不是市场的俩个主角,而是煤企和政府的对决。说是二者的对决不免有些言过其实,但却处处透露着整个经济环境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计划经济下市场经济的特色。
2011年煤炭市场呈现出的“旺季不旺,淡季不淡”也是其上下游市场的一个共同的体现,就如世界经济下滑中国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一般。原本是煤炭市场淡季的3-4月份和迎峰度夏后的9-10月份,由于4月和9月底的两次大秦线检修,给淡季市场造成的恐慌,引发港口煤炭库存急剧下降,成为推升动力煤市场价格一路上扬的推手。其中也有受到以往冬季运煤成本及运输困难、及风险较大原因,今年普遍出现反季采购的现象,到了冬储旺季却不在看到以往热闹的煤市。淡季出现旺销推动煤价上涨的现象,让大多数人惯性认为冬储煤市的刚性需求会再次推动煤市上扬的预期;偏偏在这个旺季的市场需求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明显,电厂的高位库存让他们有信心继续静观市场中的风起云涌;港口库存偏高,国内海运费连连下挫,这个市场的反常让内贸煤炭市场异常躁动。此时的环渤海动力煤指数853元/吨,与去年同期750元/吨相比,同期上涨了103元/吨,同比增长113.7%。国内市场如此平淡,却不知此时国际的煤价正一路下行,悄悄地进入国内市场;从今年的煤炭进口量就可以看出,2011年1-11月进口煤炭累计16172万吨,2010年1-11月进口量累计14896万吨,同比增长8.5%;受国际经济下滑影响,国际煤炭与国内煤价的倒挂,贸易商看到其客观的利润纷纷转战国际市场;国内煤价其上行的可能已经没有了,也难怪电企会频频上访抱怨煤价过高。正好赶上一年一度的煤电谈判时间,国家的一纸限价令让煤价下降的预期更强烈了。
国内炼焦煤属于稀缺资源的特性让焦煤企业一直有着较强的话语权。受澳大利亚洪水影响,焦煤价格出现短期疯长。但随着全球经济萎缩,国内经济增速开始放缓,房地产受到较大打击,下游钢铁市场需求大幅下降。钢企在经营压力下,开始限产和打压原料采购价格,焦炭焦煤价格承压。在下游市场长期情况不佳的情况下,焦煤价格虽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整体仍随着焦钢市场起伏。
无烟煤方面:作为稀缺资源的一种,和其独具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化肥产业及民用市场。整年的市场基本上都呈稳定上行趋势;无烟煤块煤一直是化肥化工行业的主要原料,但随着机采率的上升,无烟煤产块率将由现在的15%逐渐下降到13%;在化肥化工行业未来五年2%的低平均增速下,无烟块煤供需缺口将达600 万吨左右;这就更加增加了无烟煤的稀缺性地位,价格下调的可能性较低。今年无烟煤淡季市场价格一直表现平稳,甚至由于煤企资源整合导致的资源偏紧,让无烟煤价少了下行的可能,但冬储市场的平平确是其受整体宏观经济不明朗,货币政策紧缩,及国内需求放缓影响,导致下游市场低迷的体现。
2011年煤炭市场表现出的如此异动笔者已一一归纳,2012年的煤炭市场将何去何从?笔者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对未来煤市的走向影响预期较大。
首先,宏观经济方面。2011年10月29日国务院强调“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应该是2012年国家宏观调控的基调。2012年1月1日煤炭限价令正式执行,按此时的执行率完全可以达到重点合同只增长5%的预期,至于能否完成计划额需要从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监督管理;港口煤以5500大卡为准降到800元/吨,也已基本实现。
其次,国际整体经济形势。国际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国际煤价,如果国际煤价仍呈现出与国内煤价的严重倒挂,进口煤炭仍是被国内市场看好的。当然也要关注第一条国内的一些政策的出台。
再者,煤炭产量增速。从目前数据来看,截止11月累计全国原煤累计产量为31.0337亿吨,同比多生产原煤35907万吨,增长了11.6%。而2012年始进随之十二五规划的展开,中国经济进入第四轮的发展周期,GDP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煤炭产量的增速必然对煤价的上行有一定的影响。
综合以上因素,预计明年一季度煤炭市场以及定煤价平稳过渡,涨价的预期较小。
电厂方面:煤炭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能源产品,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能源替代。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能源以及生物能源虽然可以作为发电替补能源,但受自然因素和技术条件不成熟影响,,在其下游的电厂发电的刚性需求下,煤炭未来降价的预期有限,倒是随着需求的上升还会有上调的可能,但幅度都不会太大的,如果下游企业不能接受煤价上调也是徒劳的。
焦化企业:焦炭作为炼焦煤下游产品多受钢才市场影响较明显。其生产厂家,一类是钢铁联合企业内部自有焦化生产厂,焦炭生产以供应企业炼铁生产为主;二是独立焦炭生产企业,焦炭全部作为商品外销。焦钢联合企业对焦煤产销控制自主权利较大,而独立的焦炭企业相对而言受钢材市场变动影响较大。今年受到欧债危机的持续低迷,国内货币政策紧缩,及国家对国内房市的控制等宏观因素影响,10月下旬以来钢材市场的大幅回落;进而引发上下游产品需求下降,市场持续低迷;炼焦煤随受焦炭影响迟缓,但也出现局部性价格回落。预计上游资源的稀缺性支撑,受钢材市场影响不会太大,以窄幅调整的预期较大。
相关信息:
2011年全国能源工作会专题
我国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全国能源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工作重点
国家能源局:着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2011年煤市回顾及2012年煤市展望
国家能源局:未来将会研究开征化石能源消费税
能源消费总量基本可控 总体思路和原则已成共识
全国能源工作会议部署今年重点:推动能源改革发展
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十二五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