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个命题已风行多年了。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命题。
首先,它将生产和分配割裂开了。生产、效率有人管、有人抓,但公平尤其是分配中的公平则往往无人管、无人抓;即使“兼顾”了,又能兼顾多少?就说效率吧,不公平,就会低效率,甚至根本无效率。因为现实业界的人们是先谈分配,再去生产,是有目的地去生产。所以,要解决效率乃至发展问题,首先要解决分配—解决公平问题。
其次,事实一再顽强地证明,当把公平置于效率之后,公平是无论如何也保证不了的。结果便是收入与分配压根儿就不成比例。国家财政收入在改革、开放起始的1978年约1千亿,而至2011年近达13万亿,提高了130倍。而民众个人收入与此成比例的有几人?另一方面,行业之间收入的差距却拉大了。有的老总月薪达6900万元,令人瞠目。把公平置于效率之后,在操作机理上是肯定会出问题的。
第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谁来执掌公平?在中国,前者有老板盯着,后者誰管?政府的屁股往往很容易坐到老板的凳子上;有几个娘家人即工会给员工撑腰的,没有一个职工与老板谈判的博弈机制。所以,员工总是处于被动、挨宰的状态;在这种情势下,为农民工撑腰也多成是虚妄的话语。
第四,有人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符合发展是硬道理的命题。须知,发展,首先要发展公平,说到底是人的全面发展,而这首要又是品德观、价值体系、价值观,将公平和正义结合起来。公平、公正、公开,才有和谐,才有真正的实实在在的、有效的科学发展,真正提升人们的生活指数,提高广大民众的幸福感。
第五,在产业链流程中,必须先讲公平,后讲利润。拿制造业来说,需要原材料和专利,然后才能出产品、进物流、出效率。其中效率的背后,首先就有公平的问题。譬如买专利,应拿总成本的3%,你只出2%,结果买不到,何谈效率?还有销售商与供应商之间,也要讲公平。如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则反受其害。如国美电器,曾经为了增加利润,向供应商要进场费、摊位费、甚至摊派广告费等等,有失公平,惹恼了供应商,遭到的报复是偷工减料、假冒伪劣、推迟供货,自己的形象受到了损害。这说明,在产业链流程中,必须以公平为主导,然后再去追求利润。
第六,在市场上,应从顾客入手,而非从商家入手。能否成交,谁说了算,是物美价廉、公平说了算,而不是赚多少钱的盘算说了算。顾客决定买不买,是由公平与否决定的。是否价廉物美,这里就有责任问题,商家的责任问题。过去将顾客与商家倒置,造成过严重后果,教训可谓深矣!
效率优先,公平能被兼顾吗
评论
编辑推荐
2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