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极端反宗教论
党国奉行马克思主义,定马克思主义为党国国教,我自然在国教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我至今奉行国教的无神论,是一名无神论者。在国教的反宗教论理论中,宗教是国家统治阶级麻痹被统治阶级的精神鸦片,宗教信仰是一种生产力低下下的人们愚昧无知、“封建迷信”的表现,因此主张废宗教论。随着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人的思想也不断开始独立,一方面我继承并奉行无神论,但另方面也在反思国教的反宗教、废宗教论。宗教及宗教信仰是产生于原始社会原始人对原始神秘自然力量的崇拜。但这种崇拜本质并不是一种无知,而是古类人猿最终进化为人类的根本意志特征,而原始崇拜最后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神化信仰,并形成了宗教。宗教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社会组织,不以社会形态而兴废。
二、“劳动力是商品”论
“劳动力是商品”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前提与基础,即马克思剩余价值论是建构在“劳动力是商品”论上,没有“劳动力是商品”论就没有马克思剩余价值论。马克思时代是经济学主导的时代,应该说马克思剩余价值论代表了当时经济学发展的最高峰。但在后马克思时代,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的兴起与发展,直接促使了企业管理学的兴起与建立,并逐步取代经济学形为20世纪的主导科学。在管理学中,直接提出了“人力资本”论、“人力资源”论,并否定了“人力成本”论。“人力成本”论实际上就是马克思的“劳动力是商品”论。
三、阶级论、无产阶级专政论
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被党国常凯申人奉为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叙述中国历史的著作,其主要应用方法论就是阶级论。运用阶级论,能够帮助人们更客观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应该说阶级论作为史书创作非常适用的方法论。但马克思主义者却直接将其运用在政治学中,这对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是非常严重的破坏。如泰国这几年的红黄派街斗就是建构在阶级论的认识上,几乎造成社会的分裂。台湾的蓝绿营长期分裂至今无法重合(表面上是族群矛盾),亲民党领袖宋楚宇今年重新参与台湾总统选举,意图在于重合台湾社会,可想而知他肯定会输得很惨,因为蓝绿营没有人会理会他的诉愿。这些都是来源于对阶级论的认识及阶级论的负责影响。而在阿拉伯国、伊斯兰国中,由于受阶级论影响甚微,2011年的几场政治运动,如埃及、利比亚等,主要是以民主政治为诉愿,改变的是民主制度,而不是早期法国大革命那样造成了恐怖的民粹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