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中国经济,很多学者会以西方量化模型来诊断。西方量化模型太多,究竟哪一种才可以解决中国的问题呢?笔者颇不以为然。
今天西方发达经济体都出现了重病。从2008年的美国、到2011年的欧洲,大病之下,也难以再言其他。但是,西方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的指责,西方也从来没有从自身原因寻找病根,反而指责中国的高储蓄率是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言下之意,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都是中国惹的祸。
西方,正在自身的经济悖论中走入迷局。而中国,观察之下,竟也没有主流精英们作出正确判定。当下经济之迷局,也跟随着美欧沉浮。
中国,如果不能够正确审视国际国内形势,是会错失大好时机发展好经济的。中国经济,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一是,国内庞大的内需市场。这个市场,可是他国想都难以想到的市场。这是推动中国经济强劲可持续增长的源动力。我们只要做好内部的事情,就可以带动经济快速增长。但反观中国,在内需市场的调动上,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手段。归结起来,内需不振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管制。大政府想要干的事情太多,目标也多,计划也多,但是,难以兼顾的均衡,导致政府垄断一切,而市场开始萎缩。这体现在所谓宏观调控上。调什么,为何调,如何调,谁来调,这些伤人的问题竟然让中国的官僚们做到了。而普通老百姓对政府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以后,政府将继续面对保障房的建设问题,面对医疗公平问题,面临社会保障问题,面临社会老年问题。而这些问题,将不是由市场解决,市场没有责任解决,而是由政府解决,因为政府可以包揽一切。计划,可悲的计划在复辟。
市场化退却的时期,将是经济危机真正开始的时期。而大政府的无所不为的思维方式,让人寒心。一些有责任的学者也难以改变这个现象。我们只能够寄望未来。但未来终归是未来。
中国还有一个资源就是外部资源。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竟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中国外部资源过于货币化,这是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在美元和欧元贬值的时期,中国竟然没有选择战略性储备实物资源。中国究竟遇到什么困难,买不到石油、铁矿石?买不到黄金?买不到.......为何美国能够买到呢?可悲的中国货币管理者们。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中国的决策者们是明智的呢?货币储备过多,然后就是美国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欧盟要求中国救市。这些逻辑是不正常的。
中国没有用好两个资源,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完成市场化建设。这一点,相信更多的智慧者已经看到。中国的政治改革,也到了关键的时期了。但愿未来真的能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