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营销


“那些年”营销

作者:荣振环

跟老婆一起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观影结束后,我们跟她讲,此片想必会引发一场怀旧风暴。

“那些年”甚至会变成营销的经典范式。

以后也许有一种策略就叫“那些年”营销。

荣振环老师在微博每日营销一谈也提到:

 

“那些年”营销。每个人都可以总结出那些年。那些年,你幼稚过、暗恋过、受过伤、甜蜜过,所以,那些年创造普世价值,青春、初恋。有了普世价值,其次就是情感共鸣,刮起小清新旋风,观众容易被打动,感动之后就是口碑传播,此时试机制造一点期待感,顿时就火爆异常,风靡两岸三地。

 

详细点说,那些年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所以才有普世价值。回忆起来,因为是逝去的青春,对每个人来说又是弥足珍贵。

每个人心中又难免有一个沈佳仪或者柯腾。要么你追过,要么你被追过,再不济你也假想过。

所以,这部影片的打击范围之广,可想而知。

 

连我这种年轻的老男人看后,都向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力荐。据我所知,很多更年轻点的朋友甚至看了好几遍。

看来,追忆青春、找寻令人愉悦的忧伤,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那些人这部电影取得了傲人的成就。编剧和导演九把刀也把小清新电影和小说推向了高潮。

那些年,果然引发了风潮,形成了热点。

 

一些商家看在眼里,也惦记在心上。

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那些年的话题营销。

 

1、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楼盘

某楼盘软文;

2、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赵本山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大叔

本山大叔离开春晚舞台,新闻稿;

3、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汽车

某汽车软文。

 

以此类推,我们还可以撰写很多怀旧软文: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图书;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新年礼物;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杂志;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手表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自行车;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饮料;

 

荣老师前几天和几个企业老板讲,你们要琢磨,自己的产品适不适合玩怀旧营销,如果适合,那大可借力那些年,开展那些年营销。

 

只要会讲故事,给点创意,一篇软文就会变成你的免费营销人员,不吃不喝帮你拉单接客

 

关键是,你会玩那些年营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