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走出去”保障石油安全是个伪命题


      据《能源》杂志一篇关于批驳中国油企“走出去”战略并非国家战略,但动用了国家力量却演变为企业行为的文章。这种将口号与实际背离的行为,在中国总是不断上演。笔者非常认同文章观点。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

      中国具有良好的外汇储备资源,中国需要寻求货币与实物资源之间的安全转换。这需要一个战略储备机制。笔者在之前的一些文章中有提及。

      对于中国的石油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策略去是没有错的。但这需要选择战略储备机制。运用世贸规则,在国际石油贸易中合法地进行资源储备,应该早日提上议事日程。这个策略,可以效仿美国和日本。有时候拿来主义还是管用的。我们不需要在石油安全问题上去创新,跟随美日就可以了。

      中国的资源战略储备体系是一个长期战略。中国可以利用庞大外汇储备在国际资源储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外储与资源之间建立畅通的转换平台,国际经济低迷时期,美元贬值策略时期,中国应该将货币资源有序转换成实物资源,从而平衡外储的贬值,在经济复苏和繁荣时期,中国应该采取反向策略,将实物资源转换成货币资源,从而平衡实物的贬值。而人民币的币值变动也就跟随经济的荣衰自然变动(自由浮动)。当然,做到这样一个目标,需要全方位的行动。首要的是有一个战略储备安全机制,并成立战略储备机构,全方位运作。合理利用世贸规则是这个战略机构存在的前提。

      从石油安全、铁矿石安全到外汇储备安全,都是需要上升到国家安全策略上去。这是一个大的战略,需要一个智慧群体去构建。这一点,可以秘密地筹备。一旦成势,就可以大胆而为。学习美国,用行动的,而非口号上的。这一点,可以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