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糖尿病病人容易出现足坏疽


  为什么糖尿病病人容易出现足坏疽?它是怎样发生的呢?

     答:我们知道,所谓糖尿病就是血液中糖的含量异常增高,人体中存在着三大营养物质,即糖、蛋白质、脂肪,这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相互关联,血糖增高则会影响其他两种物质的代谢,其中对血脂的影响最主要,多表现为高血脂症,而高脂血症是发生动脉硬化的最重要因素,其结果是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而人体中最大和最长的血管莫过于下肢血管,在这个供血通道中任何阶段出现狭窄或闭塞时,均会影响远端的组织供血—足部供血,这一病变在医学上叫做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另外,糖尿病的高血糖状态,会使微血管管壁变性增厚,微血管管腔狭窄闭塞,使血液中红白细胞通过受阻,血流淤积,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还有糖尿病患者血液本身的理化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包括红细胞带氧能力下降,血小板功能异常,容易发生粘附聚集而形成血栓,血脂增高及凝血因子异常使血液粘稠度增高,这样使得原本并不十分流畅的血液循坏再遭重创。以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使供血远端的足部发生严重的缺血缺氧,最终可导致组织的坏死—即缺血性坏疽。再有,神经的营养靠的是与神经并行的滋养血管,它也属于微血管,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使得神经营养不良发生变性坏死,这就是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越远端血供越差,神经损伤则越重,一旦出现,其感觉和运动均会发生障碍,对外来损伤的防御就会下降,很容易导致足受伤,这也是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因素。最后要讲的是足的感染:我们大都知道,患有糖尿病的人很容易发生感染,最常见的是皮肤感染,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高糖状态为细菌的生长及繁殖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下肢是人体中最负重又负累的器官,特别是足,最容易受伤,所以,在大血管的灌注不良、微血管狭窄闭塞,血液理化性质的改变导致的微循坏淤积,使组织严重缺血缺氧的状况下,再加上皮肤损伤后造成的感染,糖尿病足就形成了,这就是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糖尿病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