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历史年表(七十二):明代 日期:2011-07-27 14:44:59 成祖永乐七年(1409)是年(一说1412年),永嘉周文褒登进士第,历官河南左布政使,励志勤政,学行卓绝,尤善楷书。见《明史列传》卷34。 成祖永乐十六年(1418)乐清奉诏修县志,遵朝廷统一规范,至次年修成,共8卷,即今存永乐《乐清县志》,是现存最早的乐清县志。 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乐清蔡光亲(乐成云门即今北门人)登进士第。洪熙元年(1425)任福建福清知府,任内廉洁能干,政绩显著。 宣宗宣德元年(1426)谢庭循在家乡鹤阳筑临流亭,并绘《临流亭》画呈宣宗朱瞻基。今鹤阳村临流亭旁摩崖,上镌“兰玉台”三字,左镌“闾人谢书”。谢庭循(1377—1452),名环,一名德怀,号乐静,以字行,永嘉县鹤盛乡鹤阳村人。幼承家学,多才多艺,时人称为诗书画三绝,在温州一带有盛名。明永乐年间(1403—1424)被召至京供事内廷,入宫廷画院,授锦衣卫百户,后升千户、锦衣卫指挥佥事。历经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代宗五朝。时人称其“清谨有文”,晚年隐居乐静轩(在北京城北郊)。谢庭循诗画均工,惜留传不多。诗画作品有《梦吟堂集》《杏园雅集图卷》等。 宣宗宣德二年(1427)黄淮托病辞官回温,建宅第于幞头河(今黄府巷)。黄淮(1367—1449),字宗豫,号介庵,永嘉城区人。明洪武三十年(1397)登进士第,授中书舍人,后历任翰林院编修、右春坊大学士、通政使、户部尚书等职。正统十四年(1449)六月卒,谥“文简”,葬于永嘉大罗山(今属瓯海区)。《明史》有传,著作有《介庵集》11卷、《省愆集》。与杨士奇合编《历代名臣奏议》350卷,是一部“可与《通鉴》《三通》互相考证”的合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是年,乐清范霖(?—1446,字时雨,号月松,县城人)登进士第,为使臣,出使外国。外国赠以土物,一无所受,归国时,行李空空如也。后擢升为御史,弹奏廷臣错误,不避权要。时都御史周铨苛刻贪暴,他联合十三道御史劾奏周铨不法之事。周铨惧怕,自刭而死。于是帝责备,范霖因此而下狱,被论死罪。后减罪免死,出狱后10余日病卒,人皆称为“真御史”。 宣宗宣德四年(1429)胡宗韫辞官回乡,在永嘉豫章对岸凤凰山麓设石马书院。胡宗韫(1372—1461),原名景洪,字好古,号爱梅道人,永嘉豫章村人。自幼好学,书画无不精妙,尤善文史,任中书舍人、征仕郎。自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至洪熙元年(1425),入文渊阁参与修《宋太宗实录》《宋仁宗实录》,曾先后得到宣宗四道敕命嘉奖。著有《归田牧唱集》《孝亲经略》,画册有《春谷藏云册叶》《梅花册叶》。现该村留有给事厅、石马书院、荷花亭等旧址。 【返回顶部】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 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管理 备案证编号:浙ICP备 06033485 永陵按: 题目注明是“明朝”; “而明代的中书舍人胡宗韫入文渊阁参与修《宋太宗实录》《宋仁宗实录》”即分别参与428年前宋太宗(976~997);以及362年前宋仁宗(1023~1063)时期的“实录”修撰,有可能吗? 这真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温州历史大事记”,胡宗韫有可能参与了《明太祖文皇帝实录》与《明仁宗实录》前期的部分文字工作,但是,成书之时“修纂官”名单(下附)中却没有胡宗韫的名字。而永嘉潘文奎名字则列其中。 宣德五年(1430)正月二十一日 进(太宗、仁宗两皇帝)实录表 奉天靖难推诚宣力辅运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 师英国公臣张辅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臣闻上有尧舜禹汤 宣德五年正月二十一日奉天靖难推诚宣力辅运武臣 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英国公臣张辅等谨上表 修纂官 监修 奉天靖难推诚宣力辅运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 师英国公 臣 张 辅 荣禄大夫少师兼吏部尚书 臣 蹇 义 荣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少傅户部尚书 臣 夏原吉 总裁 荣禄大夫少傅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 臣 杨士奇 资善大夫太子少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 臣 杨 荣 资善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臣 金幼孜 资善大夫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 臣 陈 山 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 臣 张 瑛 嘉议大夫太常寺卿兼翰林院学士 臣 杨 溥 纂修 奉议大夫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臣 曾 棨 奉议大夫右春坊大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臣 王 英 奉议大夫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臣 王 直 奉训大夫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 臣 周 述 翰林院侍读承德郎 臣 李时勉 翰林院侍读承直郎 臣 钱习孔 翰林院侍读承直郎 臣 余学夔 翰林院侍读承直郎 臣 陈 循 翰林院侍讲承直郎 臣 蔺从善 翰林院侍讲承直郎 臣 蒋 骥 翰林院修撰儒林郎 臣 苗 衷 翰林院修撰儒林郎 臣 曾鹤龄 翰林院修撰承务郎 臣 张 洪 翰林院修撰承务郎 臣 刘永清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 臣 周 叙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 臣 孙曰恭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 臣 杨 敬 翰林院检讨从仕郎 臣 周 翰 翰林院检讨徵仕郎 臣 王 雅 翰林院检讨 臣 杨 翥 翰林院五经博士 臣 陈 继 工部主事 臣 陈 中 四川道监察御史 臣 陈叔刚 福建布政司右参议 臣 潘文奎 知县 臣 万 节 教授 臣 丘 锡 教谕 臣 梁 萼 催纂 礼部主事 臣 张 习 稽考参对 翰林院修撰儒林郎 臣 邢 宽 翰林院修撰 臣 蒋 礼 翰林院修撰 臣 胡 穜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 臣 陈 询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 臣 刘 矩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 臣 裴 纶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 臣 梁 禋 翰林院孔目 臣 沈 寅 誊录 翰林院检讨徵仕郎 臣 许 彬 翰林院检讨徵仕郎 臣 连 智 翰林院检讨徵仕郎 臣 马 信 翰林院检讨 臣 周 贵 徵仕郎中书舍人 臣 萧 湘 徵仕郎中书舍人 臣 丘 宗 徵仕郎中书舍人 臣 杨 玹 徵仕郎中书舍人 臣 宋 琰 徵仕郎中书舍人 臣 俞宗文 徵仕郎中书舍人 臣 陆友仁 徵仕郎中书舍人 臣 张 益 徵仕郎中书舍人 臣 罗 渊 徵仕郎中书舍人 臣 庞 叙 徵仕郎中书舍人 臣 黄振宗 徵仕郎中书舍人 臣 于 霈 徵仕郎中书舍人 臣 凌 寿 徵仕郎中书舍人 臣 胡 涀 徵仕郎中书舍人 臣 刘 铉 徵仕郎中书舍人 臣 周崇厚 徵仕郎中书舍人 臣 胡宜衡 徵仕郎中书舍人 臣 王 璜 徵仕郎中书舍人 臣 寇 厚 中书舍人 臣 解祯期 吏部郎中 臣 程南云 礼部郎中 臣 朱 晖 礼部郎中 臣 陈景茂 吏部员外郎 臣 宣嗣宗 吏部员外郎 臣 夏 衡 吏部主事 臣 苏 镒 礼部主事 臣 王 观 大理寺左寺副 臣 洪益中 大理寺右寺副 臣 邵 暹 儒士 臣 邹 循 生员 臣 朱 铨 收掌一应文籍 翰林院检讨徵仕郎 臣 胡 让 翰林院典籍迪功佐郎 臣 李 锡 翰林院典籍迪功佐郎 臣 牛 麟 翰林院典籍迪功佐郎 臣 张 礼 而从洪熙元年(1425)五月初四;宣德元年(1426)闰七月初八日先后两道敕谕文,得知黄淮是这两朝实录的五位(杨士奇、黄淮、杨荣、金幼孜、杨溥)总裁官之一。亦参与了前期部分(如资料征集等)情事,因为宣德二年(1427)八月黄淮因病离开北京,返回温州于茶山南柳休养,实录成书“修纂官”中也不具黄淮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