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组数据忠实记录着衡阳人幸福指数的上扬走势:5年全市用于社会民生支出累计312.7亿元,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达42.25%、45.99%、48.66%、49.68%、53.5%。在这组跳跃式的数据背后,一件件温暖全城的民生工程在持续接力,满足的表情写意在老百姓的眉间心上。(人民日报 1月5日)
2012的门已吱呀开启,恰如2011的门才轻轻关上。过去的一年,对世界经济而言,是动荡的一年;对中国经济而言,是复杂的一年。伴随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在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下,在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复杂局面中,中国各级政府为此作出了巨大努力,我国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虽然我国经济在重重困难中经受住了考验,但民生需求却遭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刚刚过去的2011年,最受中国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有哪些?去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社旗下《小康》杂志与清华大学联合发布《2011最受关注10大焦点民生问题》给出答案:房价和物价连续两年最受关注,而医疗改革、社会保障、腐败、社会道德风气及食品安全问题等也都是“上榜”常客。
“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体面、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但在整个2011年,我们看到的是民众对于过高房价的悲愤民意;对于郭美美炫富的追讨民意;对于国富民穷减税减负的焦渴民意;对于酒驾醉驾危害公共安全的恐惧民意;对于校车安全、包括温州事故在内高铁安全的追问民意;对于空气污染程度知情权的民意;对于扶贫救困让全体国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民意……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长长的“民生清单”,住房、就业、医疗、教育……每一件都是百姓热切盼望改善的实事,每一件都事关百姓的幸福生活。但现实不像媒体报道的哪样美丽:2011 年,虽然通胀形势有所好转,但整年我国CPI同比增速一直在高位运行,广大民众在承受着高通胀的困扰;2011 年,虽然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高房价有所缓解,但房价依然在高位运行,人们依然在忍受着高房价之痛;2011年,中央政府在收入分配改革方面做出了重大部署,但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依然在不断增大;2011 年,我国反腐新政频出,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但腐败现象蔓延,反腐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这一切的一切,均与民生相关,都是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2011年,可以说是民意表达年,是民声响亮年,是民生关注年,是民主互动年,是公民精神年。过去的2011年,媒体眼中的“民生”一片繁荣景象,但“现实”的民众生活却充满了酸甜苦辣,这是不容置疑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管2011年,民生问题遭遇了多大挑战,但过去的已经过去,重要的是做好现在,把握好未来。
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最真实最迫切的呼声,才能确保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工作首位,实实在在地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把握发展的关键,才能打开通往民心、顺畅民意、暖融民心的宝殿钥匙。这是60年来乃至90年来的历史结晶,也是我们克服困难,固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势头,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福祉,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的重要基石。
只有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才能打动民心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