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导管未闭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比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所有已认识的先心病的10~20%,一般可分为管型(最常见)、漏斗型、哑铃型、窗型和动脉瘤型。

  1、动脉导管未闭的自动闭合:

  动脉导管是婴儿出生前存在的连接体、肺循环(主动脉-肺动脉)的一条正常的血流通路,绝大部分在生后2~3周内可以关闭;余下少数可在生后8个月内关闭;超过1年以上未关闭者,一般不会再自然闭合。 当然也有例外。

   2、不一定需要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

  对于超声测量直径在2mm以下、听诊杂音不明显的动脉导管未闭,提示分流量很小,属于“沉默型”动脉导管,不会对患儿产生不利影响,可以不需要治疗;而对于听诊不是连续性杂音,但听诊收缩期杂音比较明显,随访1年以上无变化者,说明仍有相当的分流量,需要酌情考虑治疗问题。

  
  3、药物关闭动脉导管未闭:

  一般适用于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可选择的药物有消炎镇痛类药物如消炎痛、布洛芬等,早期(生后72小时内)使用效果比较好。

  足月儿应用效果一般不佳。

  4、需要保持动脉导管开放的特殊情况:

      一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需要依赖动脉导管开放来维持患儿生命,如肺动脉闭锁或者严重肺动脉狭窄。可以采用药物(前列腺素类)或介入放置支架来保持动脉导管开放。

   5、介入治疗:

      除窗型动脉导管外,其余所有类型动脉导管未闭均可采用心导管介入治疗。

      一般要求年龄在6个月以上、体重大于8kg;特殊情况4-8kg也可。

      价格略高于外科手术,一般在1万5~2万元之间。

      缺点是有放射性(相当于1次CT扫描)。

   6、手术治疗:

      适用于所有类型动脉导管未闭,不需要体外循环。

      价格略低于导管介入,一般在1万~1万5之间。

      缺点是仍有一定创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