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理性看待未来几年的发展


  中国经济下半年又将重新进入新一轮的通胀期,其实通胀从来就没有离我们远去,因为货币超发的事实就摆在那里,2001~2011年,财政收入从1.6386万亿元增长至10.8750万亿元(预计),约增加5.6倍。2001~2011年,GDP(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总额从10.9028万亿元增长至43.6189万亿元(预计),约增加3.0倍。2001年M2(广义货币的简称)余额为15.8万亿元,2011年预计为80万亿元,增长5倍。此次的通胀应该是远高于2010年通胀水平的,原因很简单,股市、楼市的双双瘫痪萎靡,原先所具备的海绵稀释功能早已彻底退化掉,大批资金将会忍痛从中撤离,从而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最终导致通胀的到来。

  中国劳动力工资以后将会持续上涨,这也直接是中国制造业将要面对的最大的致命点,一旦劳动力资源彻底枯竭,外资企业将会迅速撤离中国,当然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大批外资企业撤离的消息,继今年3月美国消费品巨头佳顿、卡特彼勒等世界500强企业将部分产品从中国代工企业撤走后,福特汽车公司又作出了将1.2万个工作岗位从中国和墨西哥迁回美国的决定;与此同时,咖啡连锁企业星巴克也把它的陶瓷杯制造从中国撤回到美国中西部,体育用品巨头阿迪达斯准备在今年晚些时候关闭在华的唯一自有工厂。劳动力工资持续的上涨将会使中国企业失去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一旦出口这架马车瘫痪,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会进入全面停滞阶段,因为内需很长时间根本就不会拉动起来,当然这里面原因过于复杂,在这里不详谈。还有,如果政府继续采取凯恩斯式的救市方案的话,只会让这场迟到的危机爆发的更猛烈。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看似是保持了一个风平浪静、歌舞升平的两位可喜的增速数字,其实不然,我们就像“温水里煮的青蛙”一样,早已习惯了适应这样的舒适的环境,很少去真正的反思与真正的改革社会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一旦各种痼疾积攒到一定的程度上,就会彻底爆发出来。而美国经济发展却不然,美国的经济发展是“小病不断、大病没有”,每隔十年左右的金融危机虽然要承受一定的苦痛,但美国自身的纠错机制却能很快痊愈,不仅走出了泥淖,而且还增强了身体的免疫力,更加成熟的引领着世界发展的潮流,这也是我们缺乏的,那就是危机感。如今,我们必须清楚的定位好自己,要知道我们并不是什么世界的强国,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眼中,我们或许就是一个“暴发户”的形象存在着,物质财富的迅速增长并不能真正改变我们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只有具备一个有创新灵魂驱使的健康的躯体才算是真正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