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出版业的未来在何处


 

  
      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传统出版业经历了寒冬的考验。与此同时,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出版抢尽风头,面对这样的大环境,有人说传统出版将被数字出版完全取代,也有人说传统出版不会消亡。在8月28日举办的2012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业界专家学者就数字环境下传统出版的未来进行了探讨。

     2012年3月,拥有244年历史的大英百科全书公司宣布停止纸质印刷版,转变成一个数字学习产品的创造者。面对全球性的数字化大潮,传统出版的发展方向骤然成了产业的重大问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对此特别强调:“传统出版在中国并不是风声鹤唳,四面楚歌,即将终结,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关系着我们对产业发展阶段性的把握,也关系着我们对出版企业格局性的驾驭。”

      面对数字出版的冲击,传统出版业还能继续生存吗?爱思唯尔管理委员会主席、国际出版商协会主席池永硕认为答案非常清晰:“正像马克·吐温所说,关于出版商是否面临死亡的担扰其实是被很大程度地夸张了,出版商在数字时代不但会生存下去,而且会越来越繁荣地发展下去,但是我们要实现这点就必须要变化,不能再保持一成不变。”

     2011年,网络书店的业务兴旺与实体书店经营困难形成鲜明对比,图书经营市场压力加大,受世界经济下滑压力影响,传统出版业在世界各国表现难如人意。作为中国传统出版企业总裁的谭跃认为,在内容、制作、阅读、传播、销售、增值服务等一系列重要环节上,数字化的挑战趋向越来越明显,势头越来越强劲,范围越来越扩大,影响也越来越深刻。在这样的历史性转折关口,既不能惊慌无措,丢弃传统出版,也不能反应迟钝,失去了数字机遇,更不能叶公好龙,手足无措,最终落得个望洋兴叹。对于传统出版企业,他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字化既是挑战,更是商机,既是危机,也是重大的发展契机。

      “出版业可能正在面临形势的巨大转变。”企鹅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金森说,大众阅读模式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浅尝辄止的浅阅读取代了冥思苦想的深阅读,流行的速食文化替代了经典阅读,随意浏览取代了字斟句酌的精读。对出版商来讲,必须考虑它所出版的内容、形式与读者、作者之间的关系,必须考虑如何调整出版的内容和形式来适应读者的需求。

         “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产业资本和产业资源的集聚方向,数字化的流程管理已经越来越成为出版产业的重要支撑。”谭跃认为,数字化的内容日趋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储备,而数字化的收益也日趋成为出版收益的重要来源。数字化的出版将越来越成为未来发展和竞争的制高点。加快传统出版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新兴数字出版产业,成为当前国际出版业的共同选择和追求

  目前已经有超过70%的图书出版企业设计数字出版领域。不过也有参展企业告诉记者,由于数字出版目前仍然处于亏损阶段,未来不断上涨的版权成本将加速中小出版企业倒闭和兼并潮。

  2002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规模15.9亿元,2009年达到799.4亿元,首次超过传统图书出版,2011年实现1377.9亿元,比2010年增长31%,占全行业营业收入1.46万亿元的近10%。中国电信天翼阅读基地总经理肖伟认为,数字出版已经有所起步。

  肖伟:从我们天翼阅读2011年合作了86家传统出版企业,今年上半年已经有75家成立了数字阅读公司或者数字出版公司和数字出版部门,说明在机构上,其实85%以上的传统出版企业已经在布局并且有了一些实际行动。

  但与此同时,不可忽视这样一个现实:2011年,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28.34亿元,在数字出版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仅为2.06%。这意味着真正专注于内容的传统出版业由于各种原因在数字出版的浪潮中参与度并不高。新世界出版社数字出版部主任郑豪告诉记者现在中国的数字出版还面临着更多问题。

  郑豪: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版权的问题,因为版权问题关系到作者的利益,我们出版机构的还有销售渠道终端的利益;另外一个还有就是内容问题,现在很多原创内容层次不齐;另外一点就是终端渠道的问题了,中国销售渠道终端上面很多东西很多家都在做,然后渠道一多了,就会存在什么情况呢,我们在进行这个版权输出过程当中,你没法去评估它到底是哪个渠道更好。

  另一个值得深思的是,目前很多中小出版社也加入到数字出版的浪潮中,而资金投入的风险正在加剧。从事数字出版平台搭建的北京乾元利恒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郝洪磐担忧,中小出版社转型数字出版将面临资金困局。

  郝洪磐:基于数字化出版到底基于一个什么样的运营模式,能让所有链条上的人都获益,这个还需要大家去摸索。这个我个人认为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很长的时间就意味着需要很大的财力去支持。

  郝洪磐告诉记者,未来数字出版领域的版权成本必定会快速上升,这让本就亏损的数字出版雪上加霜,未来几年将加速中小企业的倒闭和兼并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