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免费”为何让人欢喜让人忧?


108起,郑州黄河公路大桥结束了26年的收费史不再收费。然而大桥免费通行后,原本的各项管理措施也一夜之间没了踪影,本该绕行的三轴以上货车甚至超重、超限车辆在桥上一律畅通无阻。而大桥上的挡车器、监控摄像等设备已拆除完毕,现场处于无人监管状态。(2012年10月10《扬子晚报》)

今年712日,宁夏吴忠黄河大桥辅道桥收费站正式撤销并停止收费,可就在当天,当地交通部门用铁质构件堵死了两条路的四个道口,川流不息10年的通道瞬间变成一条死路。当地民众认为,封路是为了逼民众绕行3公里远的另一座黄河大桥,并每次缴纳8元过桥费。有关部门则解释说,此举是为了安全。(广东电视台20121014

“路桥免费”,是一个公众一直在议论也议论了很长时间的话题。然而就在这一惠普民生、体现民意的好事变成了现实、获得掌声之后,却又出现了任由超重、超限车辆驰骋而无人问津,为了免于责任就封路逼民众绕行的乱象,这又岂能不让人生发出“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感叹?

一个是免费之后的撤而了之,一个是免费之后的封而停之;一个是任由违规车辆猖獗而熟视无睹的无所作为,一个是打着安全旗号截断公众出行之路的胡乱作为。针对这两种现象,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无论是一撤了之还是一封停之,都与民众期待相去甚远。这种态度与收费模式下的工作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就难免让公众产生有关部门不情不愿、推卸责任的印象,更会生发“既得利益阻挡改革”之类的感想。

我们承认,如果没有收费机制,中国的路桥建设绝对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我们也承认,没有回报的付出是不太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的。但路桥属于公共设施,不收通行费不等于不要管理,免费不等于免责。如果一切事情只是围绕着经济利益来做,有利则干、无利则不干的话,那么公共资源回归公益属性将无疑会变成一句空话,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口号与承诺也必然会利益的消失而遭遇再次的拷问。

其实,“路桥免费”后之所以会出现交通拥堵、停止服务、设置路障等现象,与政府部门的执政水平、应对考验能力不无关系。试想,设若相关部门切实做到了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时刻把维护政府形象装在心里,又岂能会因为既得利益者的退场而手足无措,岂能会又是停止服务又是设置路障地令人忧虑、让人添堵?

好的政策得不到好的落实,好事情却被办成了坏事情,这大概就是当下人民群众最大的心痛吧。难道,天下果真就没有免费的路桥吗?!

(李吉明20121015于河南新乡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