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人刘光瑞:让非洲人迷上中医
提要: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其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讲究平衡、整体,辨证施治,不仅是医术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包含着有关疾病和健康的理论与经验,其背后更有着一套完整的、中国独有的世界观体系。它是实践医学、哲学、文学、自然学的杂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重庆民间医药博物馆馆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刘氏刺熨疗法”传承人刘光瑞作为中医的代表,近日赴非洲传医送道,在传播中医文化的同时,也领略非洲异域风情,中非文化交流意义深远,本文分享部分照片供网友参考。
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面积约3020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南北约长8,000公里,东西约长7,403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非洲地图 来源:互联网
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就是在非洲被发现的。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非洲卫星地图 来源:互联网
贝宁在非洲位置。贝宁共和国位于西部非洲中南部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人口786万。波多诺伏(Porto-Novo),国民议会所在地,人口30万。科托努(Cotonou),政府所在地,人口70万。贝宁政府所在地科托努(Cotonou)位于波多诺伏西南的沿海,濒临几内亚湾,北面是诺奎大泻湖,为全国最大的港口和第一大城市,也是贝宁的政治、经济、交通和外贸中心。贝宁的中央机关,各国驻贝宁外交机构等,均设在科托努。来源:互联网
重庆民间医药博物馆馆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刘氏刺熨疗法”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光瑞(中间着黑T恤衫)在非洲贝宁。(摄影:江嵘)
2012年8月16日至9月21日,重庆民间医药博物馆馆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刘氏刺熨疗法”传承人刘光瑞在贝宁共和国进行中医文化传播活动,这是重庆市国家级非遗首次走进非洲。8月18日在贝宁经济首都科托努的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首场中国养生讲座后,在贝宁政治首都波多诺伏和维达市举办了两场讲座和刘氏刺熨疗法现场演示,并赴“贝宁中国医院”义诊和为包括贝宁卫生部长、贝宁总统侍卫长在内的众多贝宁百姓义诊。
2012年8月18日,贝宁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中国传统养生报告会,贝宁卫生部长肯德·咖扎贺、贝宁卫生部秘书长及官员、贝宁留华学生协会会长咖博济济、贝宁医生协会负责人,以及贝宁医生和各界观众150人参加了报告会。贝宁卫生部长肯德·咖扎贺致辞(摄影:江嵘)
为庆祝贝宁独立52周年和中贝复交40周年,刘光瑞应贝宁中国文化中心邀请赴贝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培训活动,作为重庆民间医药博物馆馆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刘氏刺熨疗法”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光瑞在贝宁期间他将介绍中医养生和针灸刺熨的基本方法,传授中医药的相关知识,弘扬中华传统医学成就。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表示,中医药文化是世界医药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国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几千年来造福于中国人民,同时中医科学也是对世界人民健康的一种贡献,相信它也一定适合贝宁人民,能为贝宁人民抵御疾病和健身保健带来福音。(摄影:江嵘)
刘光瑞馆长从“什么是中医”开始了今天的讲座,就人体的阴经和阳经、人与自然、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西医科学的辩证关系、中医师所应具备的医德,以及必备的国学国医国术知识和智慧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受到听众的广泛好评。讲座中穿插着为现场观众演示按摩治病,接受现场治疗的两位观众均表示感觉很好。随后的问答时间听众提问十分踊跃,刘光瑞专家进行了详细解答。对于贝宁人来说,中医与养生文化充满神奇色彩,能够聆听这样的讲座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整场讲座比预计超时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反响十分热烈。(摄影:江嵘)
讲座后贝宁卫生部长肯德·咖扎贺在留言簿上写道:非常荣幸受邀出席此次报告会,我们将汲取中国传统医学的经验发展贝宁的传统医学。随后,卫生部长又接受了记者采访,部长说道,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目前我们防治疟疾所使用的青蒿素就是中国传统中医药技术的产物,为像贝宁这类疟疾高发区人民带来了福音。我希望通过与中国传统医药技术专家的不断交流,能够带动贝宁传统医药技术的发展。(摄影:江嵘)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类别的全国只有3人,刘光瑞就是其中之一。刘氏刺熨疗法,属重庆刘氏家族刘光瑞先生继承刘氏先辈而世代传承的医术。其历史十分悠久。《黄帝内经》就有刺血医术的记载。而刘氏的刺熨疗法,则起源于清?顺治年间刘氏先祖从湖广迁来重庆之时,迄今约350年,传承了15代。
刘氏先祖结合重庆及周边地区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病变规律等,数百年来学习、创造了具有巴渝特色的民间医术——刘氏刺熨术。近年来,刘光瑞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总结,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十多部中医药学著作。由少林堂研发的中医药产品获得38项国家专利、4项国际大奖。2008年6月,刘氏刺熨疗法作为针灸扩展项目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刘光瑞馆长现场给非洲听众治疗(摄影:江嵘)
2012年8月29日,刘光瑞馆长在贝宁科托努中国诊所义诊 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29日,刘光瑞馆长在贝宁科托努中国诊所义诊 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29日,刘光瑞馆长在贝宁科托努中国诊所义诊 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29日,刘光瑞馆长在维达国际艺术中心中国传统养生讲座(摄影:江嵘)
2012年8月29日,刘光瑞馆长在维达国际艺术中心中国传统养生讲座,非洲友人在讲座现场(摄影:江嵘)
2012年9月15日,重庆民间医药博物馆馆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刘氏刺熨疗法”传承人刘光瑞在贝宁举办中国传统养生讲座。(摄影:江嵘)
2012年9月15日,重庆民间医药博物馆馆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刘氏刺熨疗法”传承人刘光瑞在贝宁举办中国传统养生讲座。(摄影:江嵘)
2012年9月15日,重庆民间医药博物馆馆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刘氏刺熨疗法”传承人刘光瑞在贝宁举办中国传统养生讲座,这是现场听众。(摄影:江嵘)
刘氏刺熨疗法包括刺血术和火熨术两大类别。其基本特征是:理论依据性强,专科疗效性好,有各民族医疗的共通性,有临床针对性,操作隐秘性,药材地源性等显著特征。刘氏刺熨疗法传承口诀既有核心传承疗法,又有临床指导理论。该疗法是中国传统民间医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巴渝大地世代相传的民间医术绝活之一。
刘光瑞馆长在维达国际艺术中心演示刘氏刺熨疗法(摄影:江嵘)
国家级非遗《刘氏刺熨疗法》艾灸(摄影:江嵘)
国家级非遗《刘氏刺熨疗法》艾灸(摄影:江嵘)
国家级非遗《刘氏刺熨疗法》熨疗 (摄影:江嵘)
国家级非遗《刘氏刺熨疗法》拔火罐 (摄影:江嵘)
2012年9月1日,贝宁政治首都波多诺伏文化活动和音乐研究中心中国传统养生报告会刘光瑞馆长在讲解。(摄影:江嵘)
2012年9月15日,刘光瑞馆长在贝宁波多诺伏文化活动和音乐研究中心作中国传统养生讲座。(摄影:江嵘)
刘光瑞馆长在贝宁政治首都波多诺伏文化活动和音乐研究中心演示熨疗 (摄影:江嵘)
2012年9月2日,贝宁科托努市中心广场中国武术锦标赛 (摄影:江嵘)
2012年9月2日,贝宁科托努市中心广场中国武术锦标赛 (摄影:江嵘)
2012年9月2日,贝宁科托努市中心广场中国武术锦标赛 (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全程陪同刘光瑞非洲行的江嵘先生见证了中医的神奇,刘光瑞对非洲朋友在进行国学国医国术知识和智慧的传播的同时,现场观众演示刘氏刺熨疗法,按摩治病,现场治疗的观众均表示疗效良好。2012年9月20日,在巴黎飞往北京的航班上,一位摩洛哥籍华人心脏病突发,她脸色苍白,手脚冰冷,呼吸微弱,患者有家庭心脏病史,情况危急,刘光瑞得知上前急救,首先掐住患者内关、外关,运用中医推拿,从背心向心脏方向揉动,经过20多分钟用手治疗,病人恢复健康状态,目睹这一过程的所有外国人及机组人员向刘光瑞投向敬佩的目光,纷纷赞叹:中医真神!
2012年9月7日,刘光瑞馆长在波多诺伏贝宁草药植物园 (摄影:江嵘)
2012年9月7日,刘光瑞馆长在波多诺伏贝宁草药植物园 (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9月7日,刘光瑞馆长在波多诺伏贝宁草药植物园 (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9月3日,刘光瑞馆长与贝宁总统侍卫官夫妇等合影(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25日与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先生、贝宁宪法法院院长、陶卫光大使、刘光瑞等合影
刘光瑞馆长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30日,刘光瑞馆长接受贝宁科托努LC2电视台专访(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30日,刘光瑞馆长接受贝宁科托努LC2电视台专访(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30日,刘光瑞馆长接受贝宁科托努LC2电视台专访(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30日,刘光瑞馆长与贝宁科托努LC2电视台朋友们在一起。
目前,中医药已在162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全球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第六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还通过了《传统医学决议》,敦促成员国将传统医学纳入国家卫生服务体系。据资料显示,在德国约有3.5万名医生从事中医行业,每年接受中医治疗的德国人已超过200万。上世纪70年代初期,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后,针灸就在美国掀起了热潮。美国国家针灸及东方医学资格认证委员会在2011年的一次全国性调查表明,美国每10个成年人当中,就有1人接受过针灸治疗。在这些人当中,又有21%的人除了针灸之外,还同时使用了中药、推拿、按摩等方法来治病。
2012年8月19日,刘光瑞馆长参观贝宁历史文化名城维达。贝宁的维达古城,被称为“奴隶海岸”,是被运往巴西、加勒比海和北美地区种植园的奴隶们,从非洲土地上走过的最后一段路程。16-19世纪,欧洲人来到西非撒哈拉以南,大量贩卖黑奴到新大陆,从维达的海边起运。成千上万的奴隶沿着海边的一条黄土路,日复一日,踏上不归路。一条奴隶之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19日,参观贝宁历史文化名城维达,频临大西洋的海港城市。海滩美丽、宁静,聆听大西洋的涛声。(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刘光瑞馆长与贝宁小朋友在一起。(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尝一尝非洲椰子。(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23日,刘光瑞馆长参观贝宁科托努工艺村工艺品。(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23日,刘光瑞馆长参观贝宁科托努工艺村作品。(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23日,刘光瑞馆长参观贝宁科托努工艺村作品。(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23日,刘光瑞馆长参观贝宁科托努工艺村作品。(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23日,刘光瑞馆长参观贝宁科托努工艺村作品。(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23日,刘光瑞馆长参观贝宁科托努工艺村作品。(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26日 贝宁时装表演。(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26日 贝宁时装表演。(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26日 贝宁时装表演。(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26日 贝宁时装表演。(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26日 贝宁时装表演。(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26日 贝宁时装表演。(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26日 贝宁时装表演。(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26日 贝宁时装表演。(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26日 贝宁时装表演。(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26日 贝宁时装表演。(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26日 贝宁时装表演。(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26日 贝宁时装表演。(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2012年8月26日 贝宁时装表演。(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摄)
刘光瑞在非洲传医送道的同时,思考如何给黑人看病,传统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从望诊来说,深色与浅色有区别;非洲大陆许多国家濒临海洋,湿气重,拔火罐疗法在非洲也能适用。
重庆民间医药博物馆馆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刘氏刺熨疗法”传承人刘光瑞在文化部、外交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在贝宁进行的非常成功的中医文化交流,让非洲人迷上中医,文化交流又是相互影响的,中医不仅有深厚的科学理论体系,在现场演示的疗效也令非洲朋友信服,中医承载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感谢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白光明先生及江嵘先生等提供珍贵照片。
蔡律 2012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