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财富的快速积累,人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原来的人民币币种也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之所需,有必要印制大面额币种。
一、印制大面额币种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发行新币,人民币票面总额为18.8元(其最大币种为10元人民币),这种状况一直保持到1987年。1987年,发行第四套人民币,五十元、百元大钞得以入市。目前,人民币币种基本还是延续了第四套人民币的币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 1987年名义GDP为12058.6亿元、实际GDP为8539.8亿元,而2009年名义GDP为340505亿元,实际GDP为65666.7亿元,分别增长28倍和7.7倍;人民收入亦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月工资收入由当初的几十元涨到现在的愈千元甚至更高。财富多、收入高,为了计算和储存方便,有必要印制大面额币种。
二、印制大面额币种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中国人口多,资源少,节约资源尤显可贵。货币方面节约资源,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紧紧依靠现代科技大力发展电子货币;二是印制大面额人民币,印制大面额人民币,可以减少纸张用量,可以减少人力,可以减少机械加工,进而节约电力等资源。可以说,印制大面额币种就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在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印制大面额币种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先前有报道,多家银行对零钱(小面额钞票)收取清点费。我们在反对银行这种行为的同时,也不得不反思,小面额钞票确实影响了银行的工作效率,使得原本人力资源就紧张的银行倍感压力重重。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长,人们单次经济往来量过万已成常态,若没有大面额钞票,交易确实不便,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为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可以考虑印制二百、五百甚至一千元的大面额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