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开发我省的文化旅游,是一个很有时代感的大课题。过去讲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现在讲旅游是载体文化要创新,只有文化和旅游联姻,才能实现协同创新,为文化旅游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哈尔滨旅游才能做大做强。
文化与旅游联姻现在不存在认识问题,关键是怎么联,在联中怎么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做出特色。我想要好好的挖掘发挥我们省的文化旅游三大优势,就我们制定规划这个背景要侧重省情,研究我们的基础在这个基点上怎么设计发展前景。我们哈尔滨文化旅游的原发优势是什么,我们真正的比较优势在哪,我们发展文化旅游的后发优势在哪,把这三大优势挖掘好、梳理清楚、研究明白,利用原发的文化优势把文化旅游做大,利用比较优势把文化旅游做强,利用后发优势把文化旅游做足。做大、做强、做足,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新的发展,为我们哈尔滨市的文化旅游培养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带来新的发展。
1.历史文化的原发优势
哈尔滨市具有历史文化的原发优势,盘点历史、超越时空,挖掘历史上真正有闪光点的东西,有这么四种文化应该是我们哈尔滨历史文化的原发优势。
第一个历史文化的原发优势是欧俄文化。我们对欧俄文化的认识、挖掘,现在看应该是促进了规模有了基础,但是也有肤浅之感。我们对欧俄文化展现风情的多,挖掘历史的偏少。比如伏尔加庄园到中央大街,只是展现欧俄风情,但是历史上挖掘的深度不够,它对文化旅游的影响、高度就上不来。又如现在的欧俄文化。一个是犹太人文化,犹太人是世界四大优秀民族之首,犹太人出科学家、出企业家,世界财富都在犹太人口袋里。二战期间希特勒屠杀犹太人,哈尔滨提供一个避风港,提供一个保护地,这个对犹太人是一个牵挂的历史情怀。要注重挖掘和整理,吸引犹太人到这找到感觉;第二个是俄罗斯文化。我们对俄罗斯文化的认识和挖掘在过去反面的东西太多,正面的东西太少,展现风情的多、挖掘历史的少。在过去,我们更多研究俄罗斯烧杀抢淫、掠夺资源,应该好好总结俄罗斯在中国历史上的三大贡献。第一大贡献,浓墨重彩的书写俄罗斯在中国开发的中东铁路。中东铁路是俄罗斯在东北开发的大手笔,1897至1903年修建,没有中东铁路就没有东北的开发,没有中东铁路也没有一面坡、横道河子、亚布力,更没有哈尔滨。中东铁路没修时哈尔滨就是松花江边的一个小鱼村,从这个意义上看中东铁路是文化原点。我提倡要修建一个中东铁路博物馆,修这个博物馆搞点历史积淀,让俄罗斯人在这里找到归属感、找到成就感,在旅游上对欧俄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俄罗斯文化更注重历史情怀,我们恰恰没把这个敏感点挖掘出来。第二个贡献,二战后期俄罗斯出兵140万到东北消灭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在中国的东北为二次世界大战划上句号,这是俄罗斯人的一大贡献。我们过去对这方面宣传不足,现在回头看二战,实事求是评价,二战真正让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是美国两颗原子弹把日本炸傻了、二是苏联出兵把日本打熊了,三是中国的八年抗战消耗和分散了日本的兵力,为此要回归历史实事求是,宣传俄罗斯在二战中在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的历史功绩。第三个功绩是建国之后苏联在一五、二五期间,动员全苏联的设计院为中国设计援建156个项目。没有苏联的贡献就没有东北老工业基地,也没有黑龙江能成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我国大工业基础是苏联武装起来的,这些东西应该大张旗鼓地宣传,实事求是回归历史,就用中东铁路作为一个亮点,没有中东铁路就没有哈尔滨市。1903年修完中东铁路、1904年建的秋林、修的教堂,然后才有哈工大,哈工大前身是中东铁路中专学校,现在哈工大成为世界名校给中国和黑龙江带来丰硕的科研成果,中东铁路是发展的原点,这些东西要回归历史好好宣传,把它浓缩起来建一个中东铁路博物馆,在全球肯定有知名度,对哈尔滨和黑龙江文化旅游应该是新的亮点。
第二个历史文化的原发优势是少数民族文化。黑龙江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祥地,过去讲的鲜卑文化后来形成满族文化,朝鲜族的高句丽文化都是在东北发原的,这是三大民族。三小民族有鄂伦春族、达吾尔族、鄂温克族,这三大三小民族都是从黑龙江大小兴安岭走出来的,这应该是黑龙江的骄傲、是历史文化的辉煌,应该好好总结。我们省嘎仙洞文化,鲜卑族是从那走出来的,才有后来的匈奴和蒙古族。另外是渤海国,宁安的靺鞨文化,那是满族人的祖先,然后到阿城的金源文化,这些应该好好的挖掘、包装,大张旗鼓地宣传并形成声势。黑龙江不缺历史,缺少有人编故事;黑龙江不缺文化,缺少有人挖掘包装和宣传。
第三个历史文化的原发优势是红色文化。我国的抗联和四野解放战争,这些都可以大抒、特抒。东北抗联是从大小兴安岭的林区走出来的,我们中国的解放战争是从四野开始起步的,我省当时有70万翻身农民参军四野。当时三大战役四野打了两个,四野百万大军南下,解放两湖两广和海南岛,打下了新中国的半壁江山。对于四野,我们要回归历史,没有四野就没有解放战争的提前两年胜利、没有四野就没有新中国,要把这个口号喊出去。大张旗鼓地建一个四野文化园,做大手笔好好建设。四野的后代也不乏能人,吸引他们的资金来把自己的家乡做起来,在这找到解放战争原发地、找到新中国的发祥地。四野文化应该好好做,目前做的还不足,不能局限到一个县的力量来做这个工作。总而言之这些历史文化应该好好的挖掘,理直气壮大胆宣传。黑龙江要解放思想,我们最有资格谈四野,要以四野为荣,把四野文化园建大、把博物馆建大宣传抗联文化和四野文化,这是全省的红色文化财富。
第四个历史文化的原发优势是关东文化。如果说中东铁路是对东北的第一次开发,那么闯关东就是东北的第二次开发。当时上百万山东人分两期先后移民到黑龙江开发北大荒黑土地。闯关东要形成一种文化积淀,对山东人、对云南人都能找到历史追溯,在全国开创中原文化和黑土文化相互包容、互动发展这样一个新局面。
我省的历史文化原发优势,欧俄文化、少数民族的发祥文化、红色文化、闯关东文化,这是我省历史文化的第一个原发优势和四大亮点。
2.生态文化旅游的比较优势
生态文化这是真正的比较优势,黑龙江有六大独具地域和气候特色的生态文化。哈尔滨也在其中,应该好好的挖掘。生态是一种文明也是一种文化,有这个文化支撑,旅游才能做出比较优势、才有吸引力加快发展。第一个是大冰雪,从冰雪大世界到冰上芭蕾,这对南方人最有吸引力;第二个是大森林,森林氧吧,城市之肺,吸碳释氧空气清新;第三是大界江,中俄边境有2985公里,由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作界江,开展界江游对全国对俄罗斯都有吸引力;第四个是大湖泊,我省的镜泊湖、兴凯湖、五大连池都是精品旅游线路;第五是大草原,大庆、杜蒙草原也很成规模;最后是大湿地,哈尔滨市从资源情况看,大冰雪、大湿地是全市两大品牌,夏天展现湿地文化游、冬天展现冰雪文化游。把我们这个由比较意义的生态优势挖掘出来展现一种文化,用它支撑旅游形成特色、形成品牌,这是六大生态优势带来的比较优势,别的省不具备。我们怎么把比较优势挖掘足、利用好,借这个比较优势把黑龙江旅游文化做出品牌、做出特色,彰显我们文化旅游的实力、魅力和核心竞争力。
3.沿边开放的后发优势
2013年对中国来讲是个关键的年份。一是黑龙江沿边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一年,沿边开放主打俄罗斯辐射带动东北亚五国形成国家级战略,国家要给政策扶持建成全国对俄贸易桥头堡、根据地,2013年是起步之年。是黑龙江沿边开放上升国家战略的第一年;二是中俄友好旅游年的第二年,今年主打中国,明年是俄罗斯年,怎么定位策划,怎么搞活动、怎么谋发展;三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承前启后的中间关键年。突显了2013年的战略地位。要站在这个基点的时代高度怎么谋划文化旅游?所以沿边开放给文化旅游带来了两个文化亮点:一是俄贸文化,对俄贸易借沿边开放做大做强。过去黑龙江对俄贸易,今后是全国利用这个前沿阵地、桥头堡做大全国的对俄贸易,拉动经济增长;二是东北亚贸易文化,东北亚是六国,中国对的是日本、南韩、北朝鲜、蒙古、俄罗斯五国。我省沿边开放是主打俄罗斯,辐射带动东北亚五国,这里有空间、有后劲、有潜力,能够给黑龙江文化旅游带来更多的商机。这次沿边开放战略提出在黑龙江建设全国的“四大”,即对俄贸易的大通道、大物流、大口岸、大园区,这“四大”也是一种文化怎么去总结、包装和宣传。另外要建设“四地”,通过沿边开放上升国家战略,一是建成对外贸易的高地、二是出口加工的基地、三是科技文化交流的阵地、四是对俄贸易的根据地。要做这篇大文章,旅游文化怎么跟上,在这里挖掘找亮点、找热点、找商机,我省的文化旅游从策划上要有沿边开放这个意识和切入点。这次沿边开放上升为国家级战略,中央又出台了几十条优惠政策,包括保税区、内路港、航空港,给黑龙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文化旅游怎么乘势而上开发更多的文化旅游的增长点。这次沿边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给黑龙江对俄贸易、东北亚贸易带来无限商机,又能给文化旅游带来诸多的运作之点,要好好研究。今后是外贸搭台旅游唱戏、旅游搭台文化唱戏,形成一个包容发展互动发展和共享发展这样一个新态势。
挖掘发挥三大优势 开创文化旅游的新局面
评论
编辑推荐
3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