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南沙国家级新区”能否让广州GDP“保四”?
广州南沙晋级国家级新区系列评论 之3
近几年已经成熟的国家级新区发展的速度是有目共睹的,除去浦东新区因为发展已相当成熟和面积限制增长率外,重庆两江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增长率都非常迅猛,与同时期的全国GDP增长率相比差距明显。广东经济地位正受到迅速发展的江苏、山东的挑战,广州也受到天津、苏州、重庆等城市的挑战。虽然广东、广州的综合优势不仅仅在于经济总量上,但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区域和重要城市,广东、广州急需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级新区” 牌子作为区域发展中一种高规格的制度支持,包括税收上的减免,项目落户上的照顾,土地政策上的优惠以及其他经济社会发展中方方面面的先行先试权,催生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G D P高地。一般这种规划出来的地方都比较大,配套设施齐全,招商引资后能带动当地经济起飞。从国家现在批准的这些新区来看,以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三大新区为例,已经成为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直接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010-2012上半年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两江新区GDP增长率一览
时间 上海浦东新区 天津滨海新区 重庆两江新区
2012上半年 10.2% 20.2% 18.4%
2011年 11.1% 23.8% 23%
2010年 12% 25.3% 23%
目前的国家级新区政策含金量非常很高,国家级新区这顶“帽子”在全国600多个城市才6个,这个国家级的帽子依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在招商引资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有这顶“帽子”,就可以获得包括资金、资源方面的优势。但是关键是这个城市的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基础及后续发展前景等资源配置,否则不是每顶帽子都可以发挥巨大的功效。譬如当年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比现在的新区大多了,而在广东汕头、珠海的经济发展也很一般,甚至不如一些非特区的城市。例如浦东、滨海和两江新区所在的城市均是直辖市,因此也获得了快速发展,而舟山新区则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至今仍未找到明显的突破口。
而浦东、滨海均以自身资源优势为依托发展起来,并对其所在的城市上海和天津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从此浦东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2010年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08亿元,是1990年的78倍,从占上海GDP总量8 %上升到25%,当之无愧是上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另一个试图创造奇迹的是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的GDP已占据天津GDP总量的绝大部分,这是有了这样一个高速引擎铸就了天津经济近两年在全国的辉煌。重庆两江新区虽是后起之秀,但是发展速度也是非常迅猛,这两个地方也已成为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从上海浦东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的“国家级”牌子下的经济发展看,为GDP增长带来巨大贡献。
2009年6月,广州市社科院公布了《强化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研究报告》,虽然2008年广州的GDP突破8000亿元,经济总量在内地主要城市中位居第三,但在国家中心城市地位排名已低于香港、北京、上海和天津。2009年,天津的GDP为7500.8亿元,还少于深圳的8201.24亿元,此时广州的为9112.76亿元,天津与广州的总量差距还是明显的,但是天津16.5%的增速让广州开始感到压力。2010年,天津与深圳的距离缩小为402亿元,与广州的差距为1596亿元,此时广州虽然对外大力宣传,首次成为万亿户,但是关于天津超越广州的说法已经甚嚣尘上。
2011年,天津终于超过深圳,首次闯入GDP前四的阵营,也晋升万亿户,此时与广州的差距只有1080亿元,天津在GDP总量上对广州步步紧逼。 但是最令广州担忧的是天津的GDP增速,2010年、2011年天津的增速为17.4%、16.5%,而广州的仅为13%、11%。而在今年上半年,广州GDP增速创下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低,仅为8.3%,深圳的也仅有8.0%,但是在全国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天津还维持着14.1%的增速。据公开资料,2010年,深圳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突破千亿,排名仅次于上海、北京,去年则突破1300亿元。而广州去年的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为960亿元。据《广州市2011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广州经济总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而地方财政收入却仅排全国第八。与此同时,重庆在去年也踏进了GDP万亿户,排在第七位,16.7%的增速在全国拔得头筹;成都近年来的发展增速也相当惊人,关于“大四川”将争夺第三城的说法也不断传出。
广州市市委书记万庆良曾有过官方的总结:一,广州经济发展质量还不高,经济总量虽然突破了万亿元大关,但人均GDP才1.3万美元。广州的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跟上海、北京、深圳、天津、苏州等国内城市相比也都有差距。二,广州的城市综合承载力也有明显差距,具体表现在广州空港海港辐射力还有不足,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差距还表现在广州的城市化环境建设上有不足。三,在文化建设方面,广州每万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1130平方米,图书馆15座,均排在北京、上海之后;广州的软实力指数是0.17,北京是1,上海是0.41。四,广州1500多万人口,只有2103人拥有注册社工资格,真正登记在册的仅有1500人。而香港才700多万人口,注册社工有1万多人。另外,广州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6.62%,临近老龄化的标准7%,城市居民增收比较慢,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在短期内,广州被天津等城市超越依然不可避免。广州目前面临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财政负增长,二是经济增速下滑,三是人才储备不足,四是基础设施依然不到位,已经没有强有力的增长引擎了。广州在没有中央优惠政策,要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首善之区”及保住全国大中型城市经济总量排名第三的位置等推动南沙新区发展,只能靠先行先试和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本世纪初,广州的GDP增速一度高于北京及上海,但最近几年,它逐渐失速。广州在“亚运后”、“房地产后”、“汽车后”,经济增长乏力。特别是广州作为一座非特区、非直辖、无特权的“自力更生型城市”,“国家级新区”牌子能否让南沙经济腾飞,依然存在怀疑。譬如以金融建设与中央特殊政策为例,是上海与深圳都有证券交易所,天津和重庆既是特区又是直辖市,还享受中央额外特殊金融政策,天津滨海新区还是世界贸易金融航运中心。另外是今年7月份,金融板试点也交给上海、深圳和武汉,广州没份。现在广州的经济基础很薄弱,财政乏力,税收、投资等都出现负增长。
文章发表于南方都市报经济能见度
[谢逸枫:国家住建部政策咨询专家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