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业化,提升竞争力


加强职业化,提升竞争力

文/著名中层管理与职业化专家李绘芳
 
 
 
 
 
前言:
 
从职业稳定度、发展空间、预期收益这三个角度来分析,最能成效地是做事业,即在“有良好发展趋势的企业里,选定工作职业方面,做这个方面的专家”,所取得的收益是最大化的。所以每一位营销人员,应以“创业的态度”对待“今天的职业”,将会在事业上走上一个新的高度,因为有了这种职业化的态度,自己就会明白:今天企业所提供的所有机会,都是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如果这个工具,今天不好好地应用,那真是虚耗青春、浪费资源!所以,在一个企业里,要以职业化的态度工作,对自己对公司都是双赢的。
 
职业化的员工是工作,是“把事情做好”,是个人工作的“自我经营”和“品牌经营”,是一种主动工作的过种;一般员工的工作是“把事情做完”,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职业竞争力很快就会体现在前者身上。所以每一个职业人必须要具备“职业化”的思想,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提升核心竞争力。
 
著名中层管理与职业化专家李绘芳老师指出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可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从某方面而言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走向!而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这个态度,我把它解释为对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自然界、社会、企业等外在和内在的因素有一个正确的看法和理解,这个就是“态度”!
 
同样一件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我认为很正常,但是进入企业这个特定的环境做事,我们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与公司达成一个广泛的共识,真正的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严格遵守公司的规定和流程,以体现自己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团队能步调一致,产生公司需要的结果,达到共赢!我看了很多关于日本和德国工厂管理方面的书籍,我总结了一下,区别就在于两个字:态度!
 
这个态度说浅显了是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不折不扣;说深沉了就是在他们的企业文化里,良好的工作态度是他们完成工作所必须达到的条件,否则他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员工!同样一件工作,日本和德国人会按照标准和流程不差分毫或者说接近完美的完成。
 
而换成我们中国人,自以为是,自以为很聪明,往往就是怎么顺手就怎么来,哪管你什么标准和流程!这个“态度”造成了我们中国产品的低级和垃圾,而日本和德国做的东西成为了精良的代名词,由此可见一斑。
 
中层管理者是企业人才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素质好与差、能力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做一个人,高层管理者就是大脑,要思考企业的方向和战略;中层就是脊梁,要去协助大脑传达和执行命令到四肢——基层。
 
可以说,中层就是老板的“替身”,也就是支持大脑的“脊梁”。在一个企业里,中层管理团队承担着“腰”的功能,承上管下,领悟和执行高层政策,收集、处理,反馈区域市场的基层信息。市场的业绩好坏、市场开发及推广、终端运营及管理等,无不系于中层经理一身。那些没做好的企业,往往就死在糟糕的中层团队上。中层团队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每一个企业的领导层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中坚主管是企业中连接战略层和操作层的核心纽带,是打造一流企业执行力的中坚力量,因此如何培养、管理这些中坚主管是企业关注的重点。胡一夫老师推出的中坚主管技能培训课程,给我们提供了方法和路径,让企业在培养自己管理团队上做到有的放矢。中层主管是企业乃至所有组织的核心力量,是连接“头脑”和“四肢”的“脊柱”,但中层的问题往往也是高层最头疼的。中层觉得自己最累,高层觉得中层执行不力,基层觉得中层瞎指挥。面对这种“上挤下压”的困境,中层该怎么办?
 
中坚主管是企业中连接战略层和操作层的核心纽带,是打造一流企业执行力的中坚力量,因此如何培养、管理这些中坚主管是企业关注的重点。胡一夫老师推出的中坚主管技能培训课程,给我们提供了方法和路径,让企业在培养自己管理团队上做到有的放矢。
 
很多人都发现,目前的培训市场中,中层的培训日益多了起来,著名企管专家胡一夫老师认为,一方面是因为中层涵盖的面太广,一方面是中层确实不好做。其实市场上许多书中层也都可以拿来看,只是许多时候要灵活运用,而不能照搬过来。培训课程也是如此,要根据客户需要量身定做,要让客户以培训的费用享受咨询的服务。
 
无论是渴望突破的中层,还是期待中层提升的高层,甚至是希望被提拔的基层,都会在著名企管专家胡一夫老师的《中层提升培训》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笔者的经验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基层管理者,至少要做到30%的时间在管人,70%的时间在做事;中层管理者应当一半时间用于管人,一半时间用于做事;而高层管理者应当有80%的时间在管人,20%的时间在做事。
 
对企业来说。如果没有中层这个挺直的腰,领导者再英明伟岸、硬件再先进漂亮、基层员工的素质和执行力再强,企业仍然免不了磕磕绊绊,陷入种种不可预测的困境!恰恰就是这一点,是目前很多中国企业的缺陷和不足。胡一夫老师常常听到高层经常诉苦:自己的决策中层不能领会,执行管理混乱,真是一将难求;基层也常常抱怨,部门主管老害自己被老总批评,将相无能,累死三军啊!一家公司,要想“决胜未来”,就要“赢在中层”。而你,中层主管,就承担着公司的希望和未来!
 
对个人来说。现在许多中层要太中庸,被高层和底下的员工夹在中间乐活,不求升职也不望加薪,满足于目前的状况,觉得这样也挺好。因为他们爱面子,怕一旦升职不成再原地踏步的话就是件很丢人的事。是啊,做个中层就蛮不错了,干嘛还要削尖了脑袋往高层钻呢。
 
高处不胜寒啊!许多人就是这样想得。但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大家都还是希望自己口袋里多些银子的,于是就见缝插针,总想升职,岂不知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使老板讨厌,动不动就有人跟自己要钱,你说哪个老板乐意?其实说到底,中层活得怎样,是老板的问题。你就算是个千里马,老板不常识你,也没用,你再有才华,也只能一辈子在一个小职位上坐着。所以跟老板一定要搞好关系,这里说的搞关系可不是要你送礼啊,摸清脾气,对症下药,一切以公司利益为前,站在老板角度上想事情,看事情,准没错!
 
下属也不要忽视了,对他们来说你就是领导,如果你不能带兵,那老板只好还把你打到小兵的位置,让更有能力的人来坐这个位置。胡一夫老师认为,中层就是两个字:沟通。上面的东西-全球品牌网-不消化,搞不好就成了肠梗阻,不可大意啊!中层做好了,是最牛的层,中层架起了整个企业,所以,如果你是个中层,不要灰心不要丧气,把本职工作做好了,你就是最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