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争端背后的中日经济博弈


  当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主要是美国的危机,而且是深深植根于其虚拟化经济模式(简单说,就是以债养债,以金融流动化解资金链问题)的先天不足基础上的,经济、政治一体化的空前危机。如果要美国自己消化掉其身上的经济问题(主要是其高筑的债台和越来越多的次贷带来的矛盾)的话,很可能导致其全球霸主的地位就此不保。因此,这一问题离开全球的背书基本上是无解的。而且由于其深入中东(传统上是欧洲的势力范围)和中亚(中俄战略圈的交接点)的两场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取得不了预期效果,其依靠自身努力制造同大国的利益交换点来使各主要经济体帮助它度过难关的机会基本丧失,它只能靠在这些热点地区的代理人制造热点来帮助美国找到同幕后大国讨价还价的机会。当然,另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重整其实体经济,近期对沙特进行的大笔军售就是其一石二鸟之举。

  我们再把目光放在东北亚。继美韩热炒“天安号事件”根本取得不了预期效果,反而使韩国放松了同朝鲜的紧张关系——诸如不跟随美日严格制裁朝鲜,推动离散家属见面,社会领域不承认不利于朝鲜的所谓“国际调查结果”——之后,美国可资利用的代理人只剩下一个日本了。实际上在笔者看来,日本完全不是一个合格的代理人:其自身利益实在太强,由于怀着“成为正常国家”和“东亚经济一体化”这样的“鸿鹄之志”,日本是不可能对美国死心塌地的;它所需要的仅仅是“美日安保共同体”的顺风车罢了。实际上不仅仅是对美国,日本与中、俄、欧等主要经济体也是同样的骑墙态度。对于信奉现实主义的菅直人政府而言,大玩等距离游戏,游刃于中俄美欧诸强之间,是当然的事情。

  由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日本为什么敢于冒着同中国闹僵的风险同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高声要价了:中国目前正在同美国就汇率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双方都有一束眼光投向日本,深感成为“气眼”的日本自然有了大玩等距离游戏的资本:先用大幅度贬值稳住国内因经济不景气而失去的大量人心,同时也表明自己同美国“不是一条心”来向中国喊话;同时在钓鱼岛问题上将中国的军,企图趁中国在汇率问题上力图避免日美结成统一战线的机会向中国要价,借以获得大笔实际利益。这样的精心布局,不愧是围棋高手辈出的国度。

  不过应该看到,在试图两头受益的背后,也体现了日本底气的不足。日本这一招给自己留的后路很少。它要么得到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某些允诺,要么被迫吐出钓鱼岛,而回头在美国的“声讨人民币汇率同盟”上谋得利益——然而这很难。因为跟美国空喊几句人民币升值究竟能换来多少现钱先不说,其事先的大幅贬值日元已经使美国极为不满,其很可能在即将召开的联大会议上向日本发出诘问;而结束贬值,又会招致国内的反弹,从而威胁民主党的执政。维持在钓鱼岛的存在显然也可以看作是讨好美国的地缘政治行为,或者说是对其贬值日元进行的政治交换,然而这种讨好现在能起到多大作用则很难评估(如前所述,对美国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经济,是汇率,而不是军事存在)。同时,日本敢于如此要价,也是鉴于中日之间以往出现外交龃龉时往往“政冷经热”,最实际的民间交流与全方位的经贸交往基本没有中断,对日本国内的影响不大的预判进行的,而一旦中国在政治与经济上进行全方位施压,日本将很难抵挡。换句话说,日本这一次是赌了一把,只有对华强硬取得成功才能获得收益,否则就满盘皆输。

  必须承认,由于在汇率问题上不希望美日对华施加“合力”,中国在这次处理钓鱼岛问题时,的确会有“投鼠忌器”之感。但也应看到,与此同时,中国手里可资利用的牌比日本显然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