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公共产业民营化
在经济学上,公共物品是指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用性的物品,例如国防,电视节目,供水等等。这类物品的供给不会在需求者之间产生竞争,一部分人的使用不会导致其他人的短缺。
公共资源则是指不具有排他性但具有竞用性的物品,如公交车,免费道路,义务教育,公共健身设施,免费旅游景点等等,刚刚经历过十一出行人们恐怕对它的竞用性深有体会——须知世上是没有免费的晌午饭的。
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的产业可以称之为公共产业,说得好听点也可以称之为公共事业。天朝是社会主义大国,虽然已经进入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仍然保留着社会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上依然是国字号当家,像军工产业(这个是神秘且必须的),石油产业(这几桶子庞然大物完全是我党一手拉扯起来的,现在已经根深叶茂了),网络通讯(又是三国鼎立),交通产业(收费站的营生是包赚不赔的,看来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没错啊)。至于少数放开的产业如教育、医疗等领域,因政府投入不足(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政府总是很穷的),民间资本进入得仍然不尽人意。
以教育为例,公立学校仍然是主力,民营的教育系统主要集中在幼儿园、教育培训机构、职业学校等领域,对整个教育系统只能算是补充,难以成为市场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如此一来,民间资本的话语权及市场势力难成气候,要想实现比较健全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氛围,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医疗领域。公立医院看病难,态度差,纠纷多,而民营的私立医院服务好,价格相对低廉,但是因为医疗是个技术含量相当高的产业,需要相当大的设备、资金、人力资源投入,民营医院一般很难在此类方面占到优势。因此,其地位仍然只是公立医院的补充——从一开始,民间资本的小三命运就已经这样被决定了。
一方面是高利润公用行业不让进,另一方面是不敢进。例如某地石油丰富,但政府没钱开采,于是鼓励民间资本进行开发。后来油价上涨,政府看有利可图,于是宣布收归国有,并郑重地宣布,为了国计民生,像石油这类重要的战略资源必须由政府控制。至于黑龙江政府所提出的太阳能和空气也是国家的资源这一崭新论断则是我迄今为止听到的最有创造力的论点。照此说来,在北京卖空气的陈光标得扣个“盗卖国家财产”的帽子了。不知这个罪行在黑龙江政府那里得判多少年?
抛开各种卑鄙无耻和勾心斗角,不得不说,这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个大乱大治的时代,这是最黑暗的时代,也是最光明的时代。
对普通的我们来说,这是个被平均的时代,是个被幸福的时代。在这个神马都是浮云的时代,你要么随波逐流,要么被它埋葬。
西历二千一二年十月作于油城
浅论公共产业民营化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