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流量剧增推动社会结构檀变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周一发布的的报告称,中国2015年网民数量将达到8亿。在新增加的网民中,将有1/4来自农村地区。这份报告援引了中国政府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报告称,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5.38亿,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0.9%。这意味着中国40%的人口在使用互联网。

       8亿网民,占中国总人口中60%。基本覆盖了10-60岁这个人群。网民增加值重点在农村。于此,从这个数据背后看逻辑结构,我们可以发现,网络已经开始成为当前和未来家庭、工作与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网民的增加推动流量的剧增。其背后的流量经济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而网络成为虚拟的现实生活之后,已经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交友等等观念和行为。社会结构和组织结构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从而形成新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结构由此而变。网络社会已经越来越成为公民追求公平、自由、真善美的重要平台。而网络社会化,将对网络中流动的人性善恶观念选择局限条件下的规则约束性要求日益强烈。传统社会中的道德与法律需要进入网络社会中,从而真正起到惩恶伐善,正道成为主流,邪恶受到抑制。

       承载管理网络“居民”的社会责任的口径是各个信息组织——网站。未来还将是个人网站流行的时代。未来网络公德和价值观也应该适时建立。当然,这些建立,应是企业的责任,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法则天然的约束。

        网络在科技的推动下,已经带来了一个现实的新经济蓝本。这个新经济蓝本,就是以互联网为口径,以信息过滤增效为途径,以资源整合成本降低服务客户的高度自由基础上的市场化为核心的经济。网络社会化,流量管理等等以用户至上的原则,为这个经济奠定了美好的模式。需求成为真正主导市场的王者。客户是上帝在新经济蓝本中是如此的醒目和具有价值,让我们对每一个人都充满敬意。

        未来的时代很好。而网络需要走上正轨的路途依然很遥远。网络改变生活,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现实。网络的基础价值载体就是公平和自由。如果一切网络规范失去这个原则,就一定会走向没落。公平和自由,不正是历代经济学家们所尊崇的市场化第一原则吗?

        实现真正公平和自由的基础居然来自于网络。或者说,来至于信息的公开。而科技,可以改变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