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基业长青的秘诀


【中国企业家网】他是一位农业企业家,也是改革开放中民营企业的杰出代表。在改革的浪潮中,无数“明星”企业交替登场,无数企业老板沉浮起落,但为何他能屹立中国商界40年而不倒?但论到基业长青的秘诀,鲁冠球自己却说: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实事求是,你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不要超越自己的承受能力,这样稳步地向前发展。

以下摘自中国广播网的报道:

从一个穷则思变的乡下青年到叱咤风云的乡镇企业家,在长达42年的商业生涯里,鲁冠球历经了沉浮坎坷, 也造就了自己的成功。他创造了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民族品牌——万向集团。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鲁冠球常说的一句话是,事业是干出来的,要用实力说话。

鲁冠球,1945年出生于杭州萧山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59年从中学辍学后曾借钱办过米面加工厂,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工厂没有逃脱夭折的 命运。1969年,鲁冠球开始执掌萧山区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鲁冠球一步步把这个小修配厂壮大成专做汽车配件的民族品牌。

在万向集团总部,我们见到了这位年过花甲的乡镇企业家。鲁冠球身着白色中山装,讲起话来声音洪亮。虽然一口萧山话外人听不太懂,但却抑扬顿挫、 底气十足,说到兴奋处,还会用手拍着记者的胳膊,另一只手摇晃着大拇指高声说:“要有实力!”对于自己的成功,鲁冠球的回答非常简单:

鲁冠球: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实事求是,你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不要超越自己的承受能力,这样稳步地向前发展。

从1969年开始算起,鲁冠球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十年。头一个十年,工厂生产过犁刀、铁耙、万向节等五花八门的产品,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1979年工厂放弃多种经营,集中力量生产汽车配件万向节。1979—1989年的第二个十年里,鲁冠球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了万向节厂的股 权,使它成为当时颇受争议的私营企业。第三个十年,万向集团成立,下属子公司万向钱潮在深交所上市,并收购承德露露等上市公司股份,构筑证券市场的“万向 系”。第四个十年,万向集团完成了对美国照明光源生产商AI公司的海外并购,开展全球业务的布局。

30年前,国有企业还在受体制束缚时,鲁冠球有言“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民营企业要乘机大干一场;后来国有企业搞活了,鲁冠球也换了说法,“老虎出山好,猴子照样跳”。今天,鲁冠球又是怎么看待老虎和猴子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鲁冠球:国有企业怎么生存,民营企业怎么发展,这个就要靠国家政策了。

鲁冠球说,企业能不能生产生存首先要看国家政策允不允许。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再看位置找没找对。位置错了,不管国企民企都要失败。国企也好,民企也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怎么样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产的增长这是企业发展的目的。

对于今年经济形势的看法,鲁冠球表现出一个老企业家的从容。他说,这就像人的身体,有高潮,有低谷,量力而行就是。

鲁冠球:天气有晴天有阴天有雨天,气温有高有低,血压有高有低,身体也有好有坏,经济也有好的时候也有差的时候,我说增长不一定都是9%,你企业能搞多少就搞多少,不要为这个数字目标去搞。

点评:鲁冠球作为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经历了经济改革全过程,具有深厚的经营管理经验。从一个铁匠铺掌柜到30多年后的万向老总,从四千块创业到每年数百亿元营业额,鲁冠球被誉为民营企业老总中的“不倒翁”。鲁冠球素有商界常青树的美誉。他的最大秘密就是做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企业来说,就是战略定位要清晰,不能看到别人做的生意赚钱就走多元化道理,要做自己熟悉的行业。弄清楚自己的核心能力所在,在熟悉的领域与竞争对手展开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