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长假看《甄嬛传》的13条心得


  八天长假期间不愿意去拥挤不堪的景区和公路添堵,在家呆着看了长篇电视剧《甄嬛传》,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甄嬛传》半年前就已受观众追捧),果然是一部好剧,看后的系列心得如下:

  看《甄嬛传》心得之一:看后才知道清朝后宫的“职称”分为七个等级:答应、常在、贵人、嫔、妃、贵妃、皇贵妃。要晋升到中级职称已属不易,高级职称更是难上加难了!

  看《甄嬛传》心得之二:后宫中,争宠、争职称(7级职称)晋升两大主题交相辉映。争到宠的,自然会职称晋升;争不到宠的,能争到职称晋升也聊以自慰。问题管理(www.wenti.org)专家孙继伟认为,甄嬛争宠是“守正出谋,心静思远”模式,与华妃“不择手段,急功近利”模式截然不同,所以能峰回路转、逢凶化吉、笑到最后!

  看《甄嬛传》心得之三:感情用事最容易被假问题蒙蔽,找不到正确的出路。甄嬛笑到最后是因她把情抛了,以理性来看待人、对待事。她聪慧虽赢得皇帝高度认可,但把皇帝当爱人偶尔耍小性子,还是被打入冷宫。在职场要理性对待领导、下属,沉稳、大气、正直。

  看《甄嬛传》心得之四:老子说“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甄嬛经常表现出不争的姿态,但她实际是不争近而争远、不争小而争大、不争“气”而争“势”。端妃、敬妃、惠妃倒是在经历大变故后达到了因“不争”而“莫人能与之争”的境界。

  看《甄嬛传》心得之五:有实力才有魅力,有作为才有地位,有思路才有出路!实力不够时如何竞争?那要看你争什么?和谁争?甄嬛在不实力不具备时,积攒自己争的资本,等待最佳时机出手,免得一败涂地。

  看《甄嬛传》心得之六:甄嬛原本不是争强好胜的人,但树欲静而风不止,被迫迎接挑战。问题管理(www.wenti.org)专家孙继伟认为,精英人士的职业发展道路大多都不是规划、设计出来的,而是“学中干、干中学”演化而成的。当然,演化并不是完全随机的,性格和素质(不是中小学“素质教育”所说的假素质,而是管理学所说的真素质)是演化的内在主线。

  看《甄嬛传》心得之七:华妃激励下属靠重赏,华妃的收入不够用,就靠哥哥资助,下属办事(包括干坏事)很卖力,但时有背叛;甄嬛激励下属靠真诚相等和全面关怀,省钱又可靠,下属办事也很卖力;皇帝激励下属靠赏罚相济、恩威并用,下属办事时有偷懒,甚至谋反。激励下属要因事因人而异,不能生搬硬套胡罗卜加大棒模式。

  看《甄嬛传》心得之八:出身贵族的办事容易,但有些事王公贵族甚至皇帝也搞不定,庶出的(如皇后、安陵容)也有很多发展机会,只是要付出更多努力!不要抱怨出身不好、学历不高,也不要抱怨家里没钱、没关系;有钱的靠钱,有关系的靠关系,既没钱也没关系的,自己赚钱、自己建立关系的机会也很多。

  看《甄嬛传》心得之九:出身寒微者受人歧视是难免的,选秀总是优先名门望族,大公司招聘总是优先名校毕业生,但我不赞同出身决定论,见《让名牌学校见鬼去吧》http://t.cn/zlXFF0z 和《让从业经验见鬼去吧》http://t.cn/zlXFF0h 这两文章大都是我自己经历,我没读过高中,也没读过大学,这不等于走投无路,路在自己的脚下。

  看《甄嬛传》心得之十:第42集皇后说,职称名额有皇贵妃1位、贵妃2位、妃4位、嫔6位、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鉴于名额空缺较多,建议皇帝补缺,皇帝只补了妃1位,其它都继续空缺。皇帝这次给嫔妃们安排职称晋升坚持了宁缺勿滥的准则,问题管理(www.wenti.org)专家孙继伟认为值得称赞。

  看《甄嬛传》心得之十一:甄嬛、皇帝、皇后、华妃等大人物都经历过多次重大挫折(三落三起或三起三落),浣碧、崔槿汐等也经过多次挫折。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一定要Hold住,风雨之后见彩虹的机遇是经常出现的。

  看《甄嬛传》心得之十二:在《甄嬛传》后半部分,甄嬛虽然确有把柄,情敌甚至皇帝屡次出手打击,但甄嬛屡次化险为夷,除了因为甄嬛自己久经考验、深谋远虑,还因为有多个得力的帮手(温太医、卫临、苏培盛、小允子、崔槿汐等),一个好汉三个(多个)帮,有得力的帮手或助手,才能办成大事。

  看《甄嬛传》心得之十三:网友评出《甄嬛传》五大忠仆、八大忠仆、十大忠仆多个版本,既有跟着好主人的,也有跟着坏主人的。对上司忠诚者,即使有过错,人们也会赞扬或认可。能力和忠诚兼备的人才当然会赢得上司赏识,如果能力和忠诚只有其一,单有忠诚者更受赏识,单有能力者能力越强,危害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