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性服务企业业态需要讨论


柴福洪
 
“生活性服务企业”是近两年才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人们开始认识到生活性服务企业的民生性,是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关乎稳增长、扩内需、促就业、惠民生的大局。
 
2012年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还到北京市实地考察,并召开生活性服务业座谈会。说明“生活性服务企业”的重要性已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
 
“生活性服务企业”投入不大,场地较小,居民住房都可以作为生产场地,是小老百姓谋生的最佳途径,也是创造小品牌大声誉的根基。但是,小型生活性服务企业,也是生产假冒产品、不合格食品等不良、不法商贩的生产基地,甚至有的小作坊就设在居民区,带来安全瘾患(如国庆期间河北保定某小区六层居民楼被炸塌),管理难度大,如果强制关闭,许多情况下又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生活。
 
现在,人口集聚的城市,是中国老百姓的主要生活场所,年轻小夫妻为家务劳动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是常有的事。如何使家务劳动社会化,并与“生活性服务企业”发展结合起来,消除需求双方的缺限,放大家务劳动需求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需要认真讨论。
 
现在最大的家务劳动的社会需求主要是:
 
1、养老的社会需求;
2、养幼的社会需求;
3、照顾幼儿园和小学生生活的社会需求;
4、吃饭洗衣的社会需求;
5、家庭卫生的社会需求;
6、家庭安全的社会需求;
7、家装修理的社会需求;
8、生病保健的社会需求;
9、求职劳动的社会需求;
  10、交通节时的社会需求等。
 
而且,这些家务劳动的社会需求,非常复杂多变,零星即时,质量要求高,且服务价格要合理、服务态度要好。但是,目前从事家务劳动服务的从业人员,都是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身健康状态不佳,没的经过培训,基本上没有专门职业,更没有特殊技能,现代企业里基本没有合适的就业岗位,基本没其他收入来源的弱势群体,而且社会对这类人群和服务缺乏组织与管理。
 
这种需与求之间的矛盾不解决,发展“生活性服务企业”难以克服,必须在一定机制下发展才有可能。生活服务性需求需要组织才能放大,零星即时的生活性服务需求,需要一个现代服务型的通信平台来组织。这一平台和实体,最佳组织者是社区,城市社区(可以不依照现有行政性社区,而是按现有居民自然居住形成的服务经济社区,行政社区完全可转变为服务经济社区),以社区行政组织为依托,成立社区服务合作社,社区上一级行政组织负责培训和就业人员集中,社区为经营性组织,社区上一级组织培训行为是政府行为,免费提供培训服务。视社区服务需求量的大小与劳务均衡条件,需求量大且劳务均衡的,劳务人员下放到社区,由社区统一组织,需求量小且劳务不均衡的社区,劳务工作者可与多个服务经济社区对口服务需求组织者,二者分开为两个实体。
 
社区服务合作社,可以与行政社区合二为一,变行政组织者为服务者,由完全无偿服务转为有偿服务,把政府管理居民社会融入于社区服务组织之中,社区建设规划、社区卫生、摊点设置与管理、社区安全、计划生育、绿化游乐、居民教育、公民意识培养、外来人口管理与服务、志愿者、义工劳动等等,一切居民个人需求与就业等服务都统一到社区服务合作社里来。
 
这样,既能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增加就业,加强管理,又能防止社会管理死角出现,减轻城市管理的暴力倾向,把劳务与居民利益和城市管理的矛盾融化为一体,提高社会动员能力,更能促进社会和谐。
 
需要防止的是,社区劳务垄断,如社区劳务与交通,不应有限制,不得与社会服务相冲突,居民有自主选择服务的权利。社区服务合作社对外是商业行为,对内虽然有管理职能,但主要是向政府提供信息,不具有组织处理权力。
 
 
                                             2012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