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之后的中国会成为啥样儿?


  高度富裕的国家不一定是发达国家,创造性富裕国家(靠劳动致富)必然是发达国家。人口少的国家,靠自然资源可以实现寄生富裕,人口多的国家,只能靠劳动获得富裕。中国唯一的路子是劳动致富,这意味着高度富裕的中国必然是发达国家。

  人口数量少的发达国家是普通的富裕国家,人口数量多的发达国家是强大的富裕国家。人口数量超级多的发达国家,就是超级强大的富裕国家,就是超级大国。成为发达国家的中国,由于人口数量庞大,必然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发达国家,与众不同的富裕国家,就是那时的超级大国。中国国民在保持高度富裕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可以拥有一个超级强大的祖国,这是大国国民与小国国民的一点区别。

  欧洲北部人口是白人群体中,性格最内向的人群之一,是白人中,智商最高的人群之一。我们常说的热情奔放的白人,是不包括欧洲北部白人的,南欧白人才是热情奔放的。同样性格内向,智商较高的东亚农耕人口是比较类似于欧洲北部人口的。我估计东亚农耕人口的其它性格与欧洲北部人口也是比较类似,可以说,欧洲北部人口是东亚人口在世界上最类似的人群之一。成为发达国家的中国,其社会状况会类似于欧洲北部地区。由于东亚人口性格更温和,这可以导致成为发达国家的中国保持比欧洲北部社会更低的暴力犯罪率,构建更和谐的社会。东亚农耕人口的天赋现状,可以让东亚人口拥有更多自由的同时或拥有更少限制的同时,保持同样良好的社会秩序。

  中国人口密度比德国小一些,德国的地理状况导致德国人口分布比较均匀,这导致中国东部人口密度与德国很类似。这意味着成为发达国家的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居住状况可以与德国很类似。中小城市地区以别墅或独体房为主(庭院居住模式),公寓式的楼房居住模式是没有市场的。高度勤劳、高度节俭、高智力的中国人是可以居住在独院大房子的,是可以不象现在这样居住在公寓式的楼房里的。中国的客观状况,中国国民的天赋状况,是没有理由不让中国人居住生活在独院大房子里的。我们没有理由以节约土地的名义,让自己国民束缚在公寓式的楼房里面,这对于中国人是不公平的。相对来说,成为发达国家的中国国民可以居住在比日本、韩国国民民房更宽大的房子里面或更宽大的院子里面。

  中国人均矿产资源与德国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类似,甚至比德国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还要多一些,而中国与德国的其它情况又比较类似,这意味着成为发达国家的中国国民的生活质量会比较类似于德国国民的生活质量,甚至还可以略高一些。中国国民的生活状况也会较类似德国国民的生活状况。

  德国现在人均猪肉食量比中国现在人均猪肉食量多一些,这显示中国人均猪肉食量还可以提高,成为发达国家的中国的人均猪肉食量会比现在多一些。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正在向德国人靠拢,成为发达国家的中国人均会消耗更多牛奶、牛肉,中国巨大的农业生产力或潜力,允许这样的未来。考虑到中国人的食肉欲望与中国人的胃,成为发达国家的中国人均肉食量不会比现在的德国高。这并不是中国人不能吃那么多肉,而是中国人不愿意吃那么多肉,因为不同族群的饮食欲望是不一样的。

  中国人也是很喜欢高雅的,高雅音乐、高雅舞蹈、高雅的举止或修养会回归中国大地,这是人性所向,高智商人性所向,成为发达国家的中国,在高雅或绅士方面不会逊于欧洲北部人口。回归文明礼貌的中国人,会让中国的礼仪之邦名至实归。理所应当的,发达国家的中国将引导人类文明潮流。

  相同的富裕程度,并不意味着相同的人均生活质量。如果从男女角度看,较为平等的男女社会关系或家庭关系,能在富裕程度相同时,实现较大的人均生活质量(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中国女性地位一直是比较高的,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未来也会如此。美中不足的是大陆地区对女性的保护不够,给予女性的责任或负担或压力过大,这降低了女性的生活质量,导致大陆地区女性自杀率世界第一,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女性地位不能降低,但是担负的责任应该减少,男性应该担负更多责任。女性应该更多的回归家庭或侧重于家庭,外面的工作应该更多的交给男人。成为发达国家的中国,女性收益应该会更大一些,负担应该会减少一些。

  在富裕程度相同时,智商较高的国家可以拥有较高水平的医生、教师、政府工作者,可以使人们享受更高质量的医疗、教育、政府服务。医疗、教育、政府服务有时难以反映到富裕程度方面(GDP方面),但是对人们的幸福感觉或实际的生活质量却影响不小。中国作为高智商国家,发达国家的中国意味着我们拥有一流的生活质量,其真实生活质量水平不亚于欧洲北部。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均寿命会处于世界前列,甚至达到第一也是有可能的,毕竟东亚农耕人口的寿命天赋世界第一,这是发达国家的日本人均寿命世界第一的重要原因。

  随着国民饮食质量的提高,国民平均身高在逐渐增高,达到发达国家的中国国民的平均身高会趋向稳定,北方人口平均身高能达到法国的水平,南方人口身高会略低一些,达到希腊水平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