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心理学:三位一体成优势!
文/著名企业管理教育专家平梵
前言:
成功心理学,按它的创始人唐纳德·克里夫顿博士的解注,是关于发挥人的最佳效能的科学。它致力于发现和促进那些能使个体和社会成功的因素,关注对成功的生活与职业的贡献,它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在成功心理学诞生的初期,西方有许多人将其与心理学混淆。这些人认为成功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但事实决非如此。成功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研究成功,后者研究病态。
成功心理学,从它的诞生到今天的辉煌,大体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早期的自成学派、中期的嫁接管理和现在的教育应用。作为全球最大咨询业巨头,美国盖洛普咨询有限公司在欧美国家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它的每一项民意调查,它的每一项经济研究,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西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而身为盖洛普董事长的唐纳德·克里夫顿,也正是在这样一个链接社会的平台中,将成功心理学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出新。而在当今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中,成功心理学不仅被广泛地应用到管理领域,更被嫁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作用于人们的思想行为。全球著名的《商业周刊》杂志发表评论,把成功心理学称之为21世纪人类和社会发展最有利的武器。
所谓领导,是相对群众而言的,“领”就是带领群众,“导”就是引导群众,离开群众,就无所谓领导。陈云同志曾经指出:“领导艺术在于了解群众的心理”。每个成功的领导者都应该是一个心理学专家,都应该懂得丰富的心理学知识。领导者想做好管理工作就必须了解下属。平梵老师认为在管理活动中注重员工的心理,从员工的心理出发进行管理,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所以,要做做领导,就要懂点心理学!
上医医国,中医医心,下医医人。黄帝内经作为一部医药经典,其中的许多地方都谈到心理管理。值得思想,对今天的企业也有实际的参考作用。《黄帝内经》中说:“古之治病,唯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祝由这个人是中国最早的心理医生,有些病,吃药不能治,打针不能治,一番谈话就OK了,病人立即从床上鲤鱼打挺蹦起来,该干啥干啥了。书中还举例说明,说《玫乘七发》中讲,楚国有个太子,病的差不多了,吃药没用,打针没有用,结果有个叫吴客的人一席话,太子听完立刻“霍然病已”。这其实就是心理管理的作用。
其实,纵观我国的管理思想,从古至今,历来重视人的心理,如《管子·心术》中提到的“心安是国安,心治是国治也”;《诗经》中提到的“他人有心,余忖度之”;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兵家认为的“兵者诡道也”“攻心为上,攻城次之”,等等,都强调心理上的驾驭。还有现在的著名企业领导者也非常重视管理人心,例如,牛根生就曾说: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杰克·韦尔奇也曾说: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平梵老师认为,作为一个领导者就要明白:管理就是管人,管人就是管心。“有多大本事,就有多大脾气”、“人才顶用不好用,庸才好用不顶用”,这是人们经常说的口头禅。这两句话分解的看的话,最后都涉及在工资待遇基础上的心理管理。心理管理好,有脾气他也不发,顶用也能好用。
说到领导者心理学,就不得不说一下刺猬法则。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的冬天如何生活,生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十几只刺猬放在户外空地的笼子里,寒风凛冽,刺猬们被冻得瑟瑟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但由于它们身上有长刺,因此会刺痛对方,也会被对方刺痛,于是刺猬们很快就分开了。
可是天气实在太冷了,为了互相取暖,它们又靠在了一起。然而,靠在一起时又无法忍受刺痛,只好再度分开。挨得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得太远,又冻得难受。在这样反反复复的聚散中,刺猬们不断地在受冻与受刺之间挣扎。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距离,既可以互相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
刺猬法则主要强调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强调领导者如何与下属保持距离,如何领导下属把工作做好。运用到教育心理学中,就是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日常交往中保持怎样的距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进一步延伸,我们可以把刺猬法则所指的"距离"分为心理距离、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应注意这三种距离的尺度,如此才能活用"刺猬法则"。平梵老师认为,刺猬法则给领导者的启示有如下:
通过对刺猬法则的研究,平梵老师建议领导者应该与下属保持密切的关系,但这是指"亲密有间"的关系。为什么呢?因为如果领导者与下属亲密无间地相处,容易导致彼此不分、称兄道弟,在工作中丧失原则。因此,领导者应与下属保持心理距离,既要表现出亲和力,也要给人敬畏感。
在这一点上,通用公司的前总裁斯通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在工作中,斯通很注意实践刺猬理论,尤其是在对待中高层管理者的时候更是如此。在工作场合和待遇问题上,斯通对下属不吝关爱,但在工作之余,他从不邀请下属到家做客,也不接受他们的邀请。正是由于斯通懂得与下属保持适度的心理距离,才使得通用公司的各项业务能够芝麻开花节节高。平梵老师提出了成功心理学的三个方面:
1.才干。才干常常被描述为:“一种特殊的天生能力或悟性”。确切地说,才干是任何一种贯穿始终、并能产生效益的思维、感觉或行为模式。因此,如果你天生好奇,这是一种才干;如果你好胜,这是一种才干;如果你有魅力,这是一种才干;如果你做事持之以恒,这是一种才干;如果你责任心强,这也是一种才干。
任何贯穿始终的思维、感觉或行为模式,如果能产生效益,就是一种才干。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没有发现自身的聪明才智、才干,更不知如何发挥、如何运用使自己走向成功。 犹如通往的高速公路,选择快速驶向高速公路时,并非所有的进口都一样的通畅。
2.知识。陈安之说:“一个人要成功,他的知识非常重要!一个人能成功,就是他的知识比我们更丰富!”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从双方所积累的知识中,而拉开高低悬殊的。知识在人的成功之路中举足轻重,可以说是我们成功的源泉。 一个人在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的情况下,是很难在自己的工作或事业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难以向更高的地位进行发展。
一个人在自己成功之前,要积蓄足够的知识。在这方面,托马斯?金曾受到加利福尼亚的一棵参天大树的启发:“在它的身体里蕴藏着积蓄力量的精神,这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崇山峻岭赐予它丰富的养料,山丘为它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云朵给它带来充足的雨水,而无数次的四季轮回在它巨大的根系周围积累了丰富而充足的养分,所有这些都为它在以后的成长提供了能量。”即使在商业领域也如此。那些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远比那些庸庸碌碌、不学无术的人,成功的机会要大。
3.技能。什么东西可以通向成功呢?积极的态度?是的,但还不够。《吸引力法则》,《秘密》这些想法可能是行动的刺激品,但没有行动本身,它们本身没有意义。 正如它的定义的那样,成功必须采取行动,采取适当合理的行动需要技能。一些技能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虽然不够,也不够好),一些是在工作中学到的,还有一些是来自平时的生活经验。你是否曾这样问过自己:什么是工作成功的因素?很多让学生变得成功的技能与胜任力,也同样适用于职场员工。意识到学校成功与职场成功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你正确看待在教室里所学的技能,并最终将技能应用于工作场所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