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体会展示之四


听《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讲座体会

 

113,我有幸在河师大国培班聆听了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校长――孔凡哲这位大师风趣幽默、深入浅出、而又不失生动精彩、富有激情的讲座,满腹经纶、幽默风趣的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天的听讲学习,紧张而又充实,不仅让我大大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也对小学数学有了更多的感悟。

对于广大的中小学教师来说,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总是将其与以往的数学教学大纲相比较。相比之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于“以人为本”,不仅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更主张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有关的课程、教学。

新课改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也一直在努力,但未必明确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只是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学习方式才是目的,我们最终想改变的是学生的思维方式。那么该如何关注学生的学呢?

1.关键要把握好引导的度,每个学生不再是一张白纸,他们而是带着自己对生活的记忆和理解,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教师的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这种理解、记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要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自我建构知识,不要越俎代庖。

2.关注儿童个体机能成熟度的差别。曾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

 令外,本次新修订的“大纲”改变过去的“学会”为“会学”,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让他们会学。也就是平时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为现在的各学科发展速度太快了,根本不能教会学生所有的知识,只有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才是根本。

把培养学生要重点放在:学习兴趣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身心素质的培养上。把教学目标“双基”变为“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把“两能”变为“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今天的讲座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教育改革依然关注学生,甚至更加关注学生,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注重思维、过程和方法的培养,而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