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违规建楼”为何屡禁不止


据《大河报》报道,“河南省通许县政府未经上级机关批准,在没有办理任何建设手续的情况下,违规建设带有很多办公室的综合楼。其中,最大办公室面积达76平方米。”据记者调查,该办公楼10个办公室的面积均超过国家标准一倍多。对此,通许县委相关负责人称,该楼是为家不在本县的县领导建设,供他们居住,楼里没有办公室。

    姑且不论所建大楼究竟作何用途,但在当前的法治社会,任何工程建设都应当经过有关部门的严格把关与审批,然而,通许县政府居然在没有任何审批手续的情况下,违规建设超标准的综合大楼。地方政府如此这般作为,不仅是对国家相关政策及法律的不屑,也是对纳税人血汗钱的严重亵渎。

    国家明确规定,县级党政机关建设办公楼必须经过省政府批准。而从通许县建设的这栋综合楼来看,该楼一二层为办公室,说明一二层是办公楼,理应报批。同时,按照规定,任何建设项目都必须办理土地、规划、建设施工等手续,而该综合楼没办理用地手续,自然没有办理规划工程手续和建设施工手续。在没有办理任何建设手续的情况下建办公楼,既缺乏合理性,更涉嫌违规违法。特别是按照国家《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县级正职办公用房为每人使用面积20平方米,而该综合楼最大办公室面积达76平方米,成倍超标。

    不可否认,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等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各地的财政收入都取得了较大突破,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对于政府机关来说,适当改善办公环境与办公条件等,都无可厚非。但在财务仍然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当更多地把财政开支向民生工程倾斜,无论是加大教育事业的投入,还是改善百姓的基本生活条件等,都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令人忧虑的是,时下,不少地方党政机关办公楼是越建越豪华,往往都是当地最大、最豪华的建筑,各地县市不断涌现“五角大楼”、“白宫”、“天安门”。如果地方政府有钱建,还情有可原;问题是个别县市居然靠挤占、挪用国家专项资金建豪华楼。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计报告显示,对13个省(区)救灾资金审计调查情况表明,2005年至2006年13个省(区)的一些部门和单位将2.58亿元救灾资金用于弥补行政经费、建设办公楼等方面。建豪华办公楼,既加重了老百姓负担,造成大量社会资源浪费,也扭曲了政府形象,使政府威信受损,助长了地方政府的官僚意志和追求豪华享受的歪风。

    其实,办公效率高与低,并非取决办公楼的豪华,优越的环境也不是执政为民的必要条件。把建豪华办公楼的投资向民生工程倾斜,把老百姓期盼解决的教育、住房、医疗等一系列问题解决好了,不知要比建多少豪华办公楼更得民心,更能体现出执政为民的服务宗旨。毕竟,豪华办公楼下减弱了老百姓的信任、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古人说得好:成由勤俭败由奢。无论经济如何发展,艰苦奋斗的本色永远不能丢弃。河南省通许县政府在没有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建设超标准的综合大楼,面对如此问题的发生,任何华丽的借口,恐怕都无法掩盖问题。因此,公众亟待河南省有关部门对问题展开彻查,如此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置民众感受于不顾的地方官员,难道不应当受到严惩吗?

  洪 鸿